1 / 87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 1. 培训主题: 《 中小学生作业有效设计与批改 》. 2. 培训目的: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无效或低效的作业令学生苦、教师累。为此,通过本次培训,帮助教师发现“低效训练的表现”、分析“低效训练产生的原因”并推荐“几种有效训练的类型和作业批阅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力求做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3. 培训内容: 引自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教授刘大春 《 中小学有效训练的真谛 》. 4. 培训教师: 李学利.

alp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培训 1.培训主题:《中小学生作业有效设计与批改》 2.培训目的: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无效或低效的作业令学生苦、教师累。为此,通过本次培训,帮助教师发现“低效训练的表现”、分析“低效训练产生的原因”并推荐“几种有效训练的类型和作业批阅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力求做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3.培训内容: 引自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教授刘大春《中小学有效训练的真谛》 4.培训教师:李学利 5.培训单位:石门寨学区初级中学教科室

  2. 广州日报、成都商报….. 从甲地到乙地,一车以165公里时速开了12小时,离乙地380公里,甲乙两地有多远? (9岁娃答题:车车超速并疲劳驾驶【常识比知识重要】) 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 (许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教辅给的答案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明月何时照我还”【何为标准答案?】) 八面玲珑+一步登天=? 三思而行+一气呵成=? 六亲不认+一触即发=? (答案是九霄云外、四面楚歌和七窍生烟,你能想到吗?【成语也能相加,这是语文还是数学?】)

  3. 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 家长陪孩子做到晚上十一点,都没有完成,家长和孩子都“哭”了——

  4. 教学围绕应试 课堂挪移知识 评价只看分数 课堂的“灌” 作业的“滥” 考试的“多” 管理的“死” 沉重的学业负担 过重的心理负担 乏味的校园生活 今天,中国 教育的现实图景 依然灰暗 睡眠不足活动缺乏健康受损激情丧失精神萎靡人格扭曲 学生苦 教师累 家长急 校长冤

  5. 为什么会这样?出路在哪里?

  6. 3 3 3 中小学有效训练的问题 中小学有效训练的方式 中小学有效训练的反馈 一 二 三 中小学有效训练的真谛

  7. 超量训练,量变无法产生质变 训练超出国家政策规定和限量,比如资料过多、考试过多、作业过多等等。这些超量训练往往是不必要的机械式重复训练,如抄几十遍生字、词组,抄课文、习题等简单粗暴的训练方式。超出正常限度的训练量,会使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以至于产生厌教、厌学、畏学等不良后果。 低效训练的表现 1.题海战术,过度训练

  8. 超时训练,浪费学生发展的时间 超时训练是指任意延长学生训练时间,增加学生的训练总量,占用学生必要的休息时间进行大量训练。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9月4日征求意见稿):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9. 案例1: 2009年上海某区《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报告》指出,小学生整体课业负担还是偏重,尤其是学习存在困难的一小部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该区的这份调查面向全区所有小学的全体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一至五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和校长、教导主任,采用观察、问卷、座谈、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显示,每天完成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占48.29%,超过一半的学生回家作业完成时间在1小时以上,甚至有21.09%的学生回家作业时间达到及超过2小时。由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协调,有时一天的作业量显得特别大。分析课业负担重的原因过程中,有22.79%的学生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作业的题目难度较大,完成起来有一定困难。 案例2:某项对中学生负担的调查显示,学生上课与作业平均竟达9.14小时/天,睡眠仅7.56小时,而体育锻炼每天根本达不到1小时。

  10. 教师与家长总想让孩子再多练一点,似乎练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同样的题目,简单机械地重复无数次,到了最后,孩子在做题时几乎是靠条件反射,而并不需要思考,这样的训练只能培养应试机器,不能提升学生能力。教师与家长总想让孩子再多练一点,似乎练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同样的题目,简单机械地重复无数次,到了最后,孩子在做题时几乎是靠条件反射,而并不需要思考,这样的训练只能培养应试机器,不能提升学生能力。 2.不看效果,重复训练

  11. 超标训练,即训练内容超出、超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致于学生完成训练困难或不能完成训练。主要体现在:超标训练,即训练内容超出、超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致于学生完成训练困难或不能完成训练。主要体现在: 晦涩的奥数 乱变的题型 生僻的难题 3.拔苗助长,超标训练

  12. 1.作业布置单向,“规定动作”多。 许多作业都是老师的要求或“命令”,是“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很多学生在被动中养成了依赖的习惯。“自我要求的动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平时作业中难得一见。同时,老师布置作业的要求,常常“齐步走”、“一刀切”,没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容易使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简析

  13. 2.作业形式单一, “书面形式”多。如语文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中,只有“写”是“硬作业”。语文教学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中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都不尽人意。学生大量时间“泡”在阅读的题海里。各种练习测试卷也是家常便饭。

  14. 案例:一位老师在学生中做过一项“我与语文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语文学习中,有78%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54%的学生为作业而苦恼,71%的学生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完成,38%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教师的最大的希望。可见,传统的语文作业(如读读、背背、抄抄、写写、练练等)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湮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元凶。

  15. 3.作业内容单调,“机械劳动多”。抄写生字新词,抄课文注解,抄背诵篇目;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这类作业,含有大量重复的内容,思维含量低,单调乏味。经常做这样单调的作业,学习积极性、灵动性、创造性、趣味性自然会受到影响,作业必然成为“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3.作业内容单调,“机械劳动多”。抄写生字新词,抄课文注解,抄背诵篇目;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这类作业,含有大量重复的内容,思维含量低,单调乏味。经常做这样单调的作业,学习积极性、灵动性、创造性、趣味性自然会受到影响,作业必然成为“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16. 4.作业批改划一,老师统领多。有些评语刻板教条化,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分数之类;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套语多,没有感染力,缺乏针对性;有的只是与“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有些评讲,指导 的有效性不够,好多学生依然“不知所以然”。很多学生拿到作业本,也往往看一下成绩了事,而不去思考其中的“所以然”。

  17. 1.转变几个观念 (1)即便训练如何无聊,仍然是必要的,训练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过程,一种人格的修炼。 (2)生活有多广,学习就有多广,训练也应如此。 (3)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训练也要精心设计或选择。 (4)题海战术可能适宜某些学科,对有些学科效果不大。机械的、乏味的作业是一种折磨。 (5)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解放自己,提高效益的好途径。 (四)问题解决的理性思考

  18. 2.坚持几个做法 (1)从单一走向多样。如语文要兼顾听、说、读、写;兼顾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 “硬作业”“软作业”并举并重。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演讲会、辩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综合性专题活动等),来实施作业意图;可以营造班级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 ,使学生享受语文作业的乐趣。 (2)从划一走向分层。适度把握作业的质和量,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小步前进,逐步提高。 (3)从本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作业。可以结合节日、时令、时事热点、地方风俗等,增强作业的情味性,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4)从苦改走向巧改。组织、调动、指导学生参与到作业的批改中。建立有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计划、分工、督促、调控、指导),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事做,时时有事做。”

  19. 3 中小学有效训练的方式 二 能否让训练发挥应有的功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关键在于是否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式,提高科学训练的含金量。所以,有效训练方式要注意四个度:温度—梯度—力度—尺度。

  20. 激发兴趣,使训练有“温度”。 学生对学习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汲取知识的过程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训练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教师设计训练要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文章,训练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训练时能持续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中并处于一种愉悦的环境,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在于如何通过训练的系统开发,把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动物训练的层面提高到真正人性的高度。

  21. 尊重差异,使训练设计有“梯度” 学生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无差异的训练,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刀切的训练形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训练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训练设计必须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所区别,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开展训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 都有所获,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训练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能力。

  22. 学习方式是个人感知、组织、处理和保留信息时所偏好的方式 有效教学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这种基础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知识技能层面,二是学习习惯与方式方法层面,三是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有的来自学生的接受学习,有的来自学生的发现学习,有的来自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只有从多种因素入手,统筹兼顾,教学才能真正高效。 所以,训练要照顾每一个人的不同的学习方式。 案例2:照顾学生学习方式

  23. 问答、讲课、故事、讨论、演讲、辩论... 问答、讲课、故事、讨论、演讲、辩论... 听觉型学生(通过倾听、谈论和记笔记来学习)

  24. 图表强化、图像显示、发讲义、思维导图、流程图...图表强化、图像显示、发讲义、思维导图、流程图... 视觉型学生(通过观看来学习)

  25. 参与体验、团队活动、表演、辅导别人、经常休息... 动觉型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来学习)

  26. 贴近生活,加大实践性训练的“力度”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训练,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就在身边,学习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训练的兴趣。 案例1:语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观看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影片,学写故事和影评;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上述各种作业既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27. 立足文本,把握拓展性训练的“尺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拓展训练是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拓展不能随意无度。教师要把握好拓展的尺度,这个“度”就是要从教材文本出发,拓展的内容要围绕文本重点来进行。 案例1:教学司马迁《渔父》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对屈原这个人物进行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教师可以印发《屈原列传》,并与前面所学的历史人物司马迁进行联系:他与屈原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以死明志,一个忍辱而生、以生践志。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展开想象,安排情节,设计对话,写一个短剧。这样的延伸既是对前面刚学过的内容的检测,又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学生在对比中可以对两个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28. 有效训练的类型: (一)操作型训练: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 (二)生活型训练:设计类、体验类、调查考察类 (三)表演型训练: (四)作品型训练:

  29. (一)操作型训练 操作型训练,是指提供动手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训练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科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通过动手实践,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

  30. 1.画一画,再现情境 大多数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涂涂画画的训练,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31. 案例1:最好的诠释——图画“诗歌” 袁卫星老师(苏州市教科院教研员)在接新一届高一学生时,就搞了个“互动式”的学情调查,把自己订阅多年的《诗刊》、《诗歌报月刊》等刊物和收集多年的诗集拿到班上,让学生们在阅读课上人手一本去读,读完后,完成考查式作业:用画画的形式,回答“诗是什么”。学生们绞尽脑汁,有的画上一个五线谱,说:诗是音乐的语言;有的画上酸、甜、苦、辣四个瓶,说:诗是生活的百般滋味;有的画上被丘比特之箭贯穿的两颗心,说:诗是爱情的结晶;有的画上各色人等回归理想的家园,说:诗是心灵的归宿;有的画上一张写着字的圣诞卡,说:诗是维系你我友谊的纽带;有的画上一只放飞的风筝,说:诗是儿童手中那根长长的线…… 点评:在这里,画一画这种形式,让学生把对诗歌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一种不能言说的文学体裁变得感性、丰富、生动。

  32. 案例2:“画数学”的乐趣 学生学习了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后,老师设计了如下操作型训练。 内容:每位同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设计一幅装饰画或风筝图样。 要求:按自己设计的比例把图样画在纸上并涂色,注明所设计的比例尺。 点评: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实践证明,画数学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数学作业,学生们在“画数学”的活动中品味着知识的魅力,体验着数学的乐趣。

  33. 2.做一做,验证事理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富而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34. 3.找一找,体会特征 在星期天、节假日,可以布置学生到野外去找一找:可以找语文课文中介绍的动植物,如爬山虎、荷花、壁虎、蟋蟀等,亲眼看看与课文描写的特征是否一致。可以找数学中学习到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并把课堂上学习的《方向与位置》等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35. (二)生活型训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素材,将原本单一、乏味、冷漠的训练题目放置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那些“僵硬的知识”、 “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感到训练不是板着面孔出现的,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充满乐趣的事。

  36. 1.设计类 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生活中的简单设计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生活型训练形式。 案例1:来自生活的语文作业 1.给自家大门题一幅对联。 2.给家里每个房间起名。 3.对着地图说自己的旅游见闻,写一份旅游区解说词。 4.评选去年全家十大新闻。 5.概述今天中午你所听到的小说连播的主要内容。 6.编写各类产品及公益广告。 7.给家里的任何一件物品写诗。 8.组建班级足球队、篮球队等,谱写队歌,撰写比赛最新报道。

  37. 9.到唐诗宋词里找自己的名字。 10.每人起一个笔名。 11.四人一个小组,办一份语文报纸。 12.假定筹建一处文化景观,写出设计思路。 13.写出**市街道名的分类,为新区拟出漂亮而实用的街道名。 14.写出与十二生肖各种动物有关的成语、歇后语、古诗句等。 15.在自家门前统计车流量,撰写城市交通疏导方案。 16.每人编写一本新版语文教材。 17.给最想见的十个人各写一封信。

  38. 案例2:编辑“班级日报” 学号轮流,每日出版 固定版面,内容自选 大家阅读,互找毛病 展示风采,乐在其中

  39. 2.体验类: 它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训练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感受、经历为指向的学习形式。

  40. 案例1: 上课铃声响了,于老师还没有到教室。小朋友们眼巴巴地望着教室门口。不料,走进教室的不是于老师,而是一位阿姨。 “小朋友,于老师在这上课吗?”小朋友点头。 “我是鼓楼区教育局的,局长要我通知于老师,今天下午两点,请他带着教学计划到教育局开会。我还有事,不等他了。等会儿于老师来了,请你们转告他,好吗?对了,告诉他千万别迟到。”这位阿姨说完,转身走了。 片刻之后,于老师进教室,说明迟到原因——刚才有位家长找。小朋友纷纷举手,说有一位阿姨也找于老师。 “阿姨姓什么?叫什么名字?”小朋友摇头。

  41. “她多大岁数?个儿是高是矮?身体是胖是瘦?长相怎样?穿的什么衣服?”于老师依次问,学生依次回答。当小朋友生动形象、妙语连珠的将这位找人的阿姨从头到脚描述完毕,于老师十分兴奋的说:“哎呀,那不是教育局的方老师吗?肯定是她。”小朋友异常兴奋,觉得这半天没白说。又问:“方老师找我什么事?”孩子们又纷纷转述方老师的通知。第二节课,于老师请小朋友将方老师的外貌和送通知的事情写了下来。于老师说,写好以后,请方老师来,读给她听,看谁写得像。当方老师再次来到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争相为方老师读作文,写得像的,方老师就奖励一张小卡片。孩子们开心极了。“她多大岁数?个儿是高是矮?身体是胖是瘦?长相怎样?穿的什么衣服?”于老师依次问,学生依次回答。当小朋友生动形象、妙语连珠的将这位找人的阿姨从头到脚描述完毕,于老师十分兴奋的说:“哎呀,那不是教育局的方老师吗?肯定是她。”小朋友异常兴奋,觉得这半天没白说。又问:“方老师找我什么事?”孩子们又纷纷转述方老师的通知。第二节课,于老师请小朋友将方老师的外貌和送通知的事情写了下来。于老师说,写好以后,请方老师来,读给她听,看谁写得像。当方老师再次来到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争相为方老师读作文,写得像的,方老师就奖励一张小卡片。孩子们开心极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于老师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刻意安排的。

  42. 案例2:于老师搬了一台轧面机到教室。告诉孩子们:教育局食堂的孙师傅为了改善老师的伙食,买了一台轧面机,可是孙师傅没有文化,看不懂说明书,来请教于老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讲给孙师傅听,不知大家愿意否?案例2:于老师搬了一台轧面机到教室。告诉孩子们:教育局食堂的孙师傅为了改善老师的伙食,买了一台轧面机,可是孙师傅没有文化,看不懂说明书,来请教于老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讲给孙师傅听,不知大家愿意否?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于是大家看说明书(事先复印好的),实地操作(于老师又借了三台机器)。掌握之后,再教孙师傅。教完之后,让学生写一则日记——记下自己刚才的所看所作所感所想。日记的内容出乎意料的广泛:有写我当小老师的,有写不耻下问的孙师傅的,有议论没有文化寸步难行的,还有写小巧玲珑的轧面机的……其实,教育局根本没有食堂,更没有孙师傅其人,当然也更没有买轧面机之事。这个言语交际的情境是于老师模拟创设的。

  43. 点评: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学功力深厚同时又具有鲜明教学个性的特级教师,于老师两处不动声色地模拟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将教学内容与情境性学习完美设计为一体,让学生写“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事件,这种带有真实任务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实地操作机器等,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感知,使习作训练真正落到实处。点评: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学功力深厚同时又具有鲜明教学个性的特级教师,于老师两处不动声色地模拟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将教学内容与情境性学习完美设计为一体,让学生写“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事件,这种带有真实任务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实地操作机器等,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感知,使习作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44. 3.调查考察类: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社会调查是获取所需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很多,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是访谈和问卷。访谈是指调查者通过对访谈对象的访问、谈话,向访谈对象征询意见。访谈可以是面谈,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媒介进行。

  45. 案例1:学完《宗教和风俗节令》后,请学生调查本地还有哪些民俗,当地人信仰哪些宗教等,或去了解有关庙会的资料。 点评: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比较方便调查。而且,从亲近的事物入手,学生也会有亲近感,更乐意去完成。

  46. 案例2: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交流。在学完“认识厘米、分米、米”后,可以布置学生测量一下自己身上各部位的长度,并以“我身上的尺子”为题写一则数学调查日记。 点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好奇心立刻被激发了:原来我们身上还藏着许多尺子呢!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自然被激发了出来。

  47. (三)表演型训练 表演型训练是指采用艺术手段(包括艺术的语言、表情、动作和道具)达到审美效果的一种训练方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角色性质,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分别扮演角色,并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进行表演,通过对各个角色的性格、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把握,把这个角色演绎出来,从而达到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48. 以战争篇的代表剧——《花木兰》来说,教师以《木兰诗》一诗为主线,穿插了杜甫的《兵车行》,表现了战乱纷纷,人们颠沛流离的场面;加入了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刻画出花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戚和辛酸;加入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描绘出木兰出征在外思念家乡父母的情怀……最后以《少年中国说》中选句结尾,让所有的孩子感到重任在肩。孩子们饶有兴致的进行剧本的学习与排练、表演,根据各自的外形气质和声音特点等,分别扮演剧中的人物,虽然教师没有解释任何一句,以战争篇的代表剧——《花木兰》来说,教师以《木兰诗》一诗为主线,穿插了杜甫的《兵车行》,表现了战乱纷纷,人们颠沛流离的场面;加入了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刻画出花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戚和辛酸;加入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描绘出木兰出征在外思念家乡父母的情怀……最后以《少年中国说》中选句结尾,让所有的孩子感到重任在肩。孩子们饶有兴致的进行剧本的学习与排练、表演,根据各自的外形气质和声音特点等,分别扮演剧中的人物,虽然教师没有解释任何一句, 但是孩子们在连续排练,反 复诵读中,脸色变得渐渐 凝重,声音也沉稳了很多, 甚至声泪俱下,入情入境。

  49. 作品型训练是给学生营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在训练中完成的任务都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宣传给大家,学生可以从中评价和学习同学作品的优点,也可以得到大家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作品型训练是给学生营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在训练中完成的任务都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宣传给大家,学生可以从中评价和学习同学作品的优点,也可以得到大家对自己作品的肯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作品型训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