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十二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第二篇 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十二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第一节 分类的阶元和范畴 第二节 命名法 第三节 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第四节 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第五节 鱼类分类系统. 我国第一代著名鱼类学家. 秉志( 1886 ~ 1965 ). 伍献文 (1900 ~ 1985). 朱元鼎 (1896 ~ 1986). 张春霖( 1897-1963 ).

casp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篇 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十二章 分类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第一节 分类的阶元和范畴 第二节 命名法 第三节 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第四节 鱼类分类学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第五节 鱼类分类系统

  2. 我国第一代著名鱼类学家 秉志(1886~1965) 伍献文(1900~1985) 朱元鼎(1896~1986) 张春霖(1897-1963)

  3. 截止2005年,世界现生鱼类共有27 977种,其中纯淡水鱼类11 952种,海水和海淡水两栖鱼类16 025种,其中圆口类约108种,软骨鱼类970种,硬骨鱼类近27000种(尼尔逊,2006)。 • 我国海淡水鱼类:总共约有三千种左右,海水鱼占三分之二,淡水鱼占三分之一弱,约八百余种。 • 鱼类分类学的任务就是要按其系统演化关系,将其分门别类,并阐述其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

  4.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单位和分类阶元 一、种的定义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分类上最重要的阶元,是进化单元。种是形态结构上彼此相似、而且在生理方面也相似的类群。 Linnaean’s Hierarchy • 界 Kingdom • 门 Phylum • 纲 Class • 目 Order • 科 Family • 属 Genus • 种 Species 最基本的单位

  5. 在自然状态下,作为独立的物种,必须要有以下二方面的特征: 1、形态特征:要有明显而稳定的形态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必须能够遗传给后代。 形态结构是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特征分明、固定。 2、生殖隔离:作为同种个体,可以自由交配和繁殖后代,而且其产生的后代具有繁殖能力,并把其固有的特征传给后代。 不同种个体无法自由交配和繁殖后代。 有些特殊例子,如杂交品种,虽然可以交配,但产生的后代也不具繁殖力。

  6. 二、分类阶元 •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 • 总目 鲈形总目 鲈形总目 • 目 鲻形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formes • 亚目 鲻亚目 鲈亚目 Percoidei -oidei或oidea • 总科 鲈总科 Percoidae -oidae • 科 鲻科 鮨科 Serranidae -idae • 亚科 常鲈亚科 Oligorinae -inae或ini • 属 鲻属 花鲈属 • 亚属 • 种 鲻 鲈 • 亚种

  7. “种”以上的阶元称种上阶元,其中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称基本阶元。“种”以上的阶元称种上阶元,其中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称基本阶元。 • “亚种”以下称种下阶元,包括亚种、种群(Population )、群体(Stock )。也称为种内繁殖单元。 •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差异。 • 还有“宗”、“族”等术语,也属种下阶元,大约相当于种群或群体的水平。 • 在人工选育条件下,会产生出不同的“品种”。但“品种”通常不作为分类阶元,因为其特征往往不稳定,且不是自然状态下产生。

  8. 第二节 种的命名法 一、双名法: 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用拉丁文书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而种名一律小写。在学名的后面是命名人的姓。若种名由人名而来,可大写或小写,男性字尾加i,女性加ae。

  9. 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e • 英氏鲻:M. engeli Bleeker (属名这时可省略) • 鲔:Euthynnus affinis yaito Kishinouye(亚种) • 马拉巴裸胸鯵:Citula (Citula) malanaricus(亚属) • Mugil sp. (未知种) • Mugil spp. (表示多种) •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 et V.) (更改过) • 鲻鱼:Mugil cephalus Linnaeuse sp. nov.(新种)

  10. 二、优先律: 1、 同物异名:先定同物异名、次定同物异名。以先定者为有效。定的不对,可以改,但定名者的姓保留先定者,加括号。 绝对的同物异名、条件同物异名或主观同物异名。 2、异物同名:属名同,以先定者为有效。两个相同的种名可以允许存在于不同属之间。

  11. 以下学名书写方式是否正确? (1) Pagrosomus Major (2)Plectorhinchus. cinctus (3) Lateolabrax japoc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4) Raja hollandi (Jordan et Richardson) (5) Euthynnus affinis yaito Kishinouye (6) Pagros major

  12.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等数目。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13. 鲨类(板鳃亚纲侧孔总目)的分类性状

  14. 鳐类(板鳃亚纲下孔总目)的分类性状

  15. 真骨鱼类的的分类性状(一)

  16. 真骨鱼类的的分类性状(二)

  17. 第四节 分类鉴定的基本方法 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海上捕捞采集,从码头、市场购买,都需先对标本进行处理、保存。 • 用7-10%福尔马林。小鱼浓度低些,大鱼浓度高些,须腹腔注射,防内脏腐烂。

  18. 二、标本鉴定步骤 • 比较熟悉的种类,尽可能从低的阶元开始。“科”是个很重要的阶元。如不熟悉,要从高的阶元开始慢慢鉴定。 1.目和科的检索 2.属和种的检索 3. 文献查阅

  19. 三、可资查阅的文献 《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上、下册)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东海鱼类志》 《南海鱼类志》 《南海诸岛鱼类志》 《中国鲤科鱼类志》 《中国软骨鱼类志》 《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 各省区、地区的鱼类志如《福建鱼类志》 (上、下册) 邻近国家或邻近海域有关国家的文献著作。 《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 《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

  20. 四、检索表的应用 1. 对选并靠检索表 2. 双歧括号检索表 3. 退格检索表

  21. 对选并靠检索表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3. 口前位。辅上颌骨2块。胃不为砂囊状………………见4 口下位。辅上颌骨1块。胃呈砂囊状…鰶亚科Dorosomatinae 4 上颌中间无显著的缺口…………………………鲱亚科CluPeinae 上颌中间有显著的缺口………………………鲥亚科Alosinae 优点:在于每对特征都互相紧靠,便于比较。 缺点:是各单元的关系并不明显。

  22. 双歧括号检索表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5(4)背鳍具延长鳍棘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 优点:各不同单元的关系明显醒目。 • 缺点:对选特征相隔较远。

  23. 退格检索表南海真鲨属(Carcharhinus)种的检索 la.体侧无暗色云状斑纹和白色小斑 2a.体侧从胸鳍基底至腹鳍基底上方无白色纵条 3a.吻背视三角形,前端钝尖。口宽约与口前吻长相等 4a.第二背鳍小于臀鳍,起点后于臀鳍起点…沙拉真鲨C. sorrah 4b.第二背鳍与臀鳍等大,起点与臀鳍起点相对……黑印真鲨 3b.吻背视广弧形,前缘广圆…………乌翅真鲨C. melanopterus 2b.体侧从胸鳍基点至腹鳍基部上方有一白色纵条—……侧条真鲨 1b.体侧具暗色云状斑纹和白色小斑。… 小眼真鲨C. Microphthalmus 优点:与双歧括号检索表类似,各不同单元的关系明显醒目; 缺点:在于对选性状相隔较远,尤其是冗长的检索表,比较浪费篇幅。这种检索表较适用于短的检索表。

  24. 第五节 鱼类的分类系统 • 缪勒(J.Muller,1814) • 黎根(Regan,1906,1929) • 乔登(Jordan,1923)——Classification of fishes • 贝尔格(Bepr,1940、 1955)——Classification of fish,both recent and fossil. • 格林伍德、罗逊、魏兹迈和梅厄斯(1966) • ——Phyletic studies of teleostean fishes,with a provisional classification of living forms. • 拉斯和林德贝尔格(1971)——Modern concepts of the natural system of recent fishes. • 尼尔逊(J.S.Nelson)分类系统(1976、1984、1994、2006)——Fishes of the world.

  25. 拉斯系统 • 纲 I: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亚纲1: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 总目 I:侧孔总目Pleurotremata(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 总目Ⅱ:下孔总目Hypolremata(鳐形总目Batomorpha) 亚纲2:全头亚纲 Holocephali • 纲Ⅱ:硬骨鱼纲Osteichyes 亚纲1:内鼻孔亚纲Choanichthyes(肉鳍亚纲Sarcopterygii) 总目 I;总鳍总目 总目Ⅱ:肺鱼总目Dioneustovmorpha

  26. 亚纲2: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总目1:硬磷总目Ganoidomorpha 总目Ⅱ:鲱形总目Clupeomorpha 总目Ⅲ:骨舌总目 总目Ⅳ: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 总目V:鲤形总目 总目Ⅵ:银汉鱼总目 总目Ⅶ:鲑鲈(副鲈形)总目 总目Ⅷ:鲈形总目Percomorpha 总目Ⅸ: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

  27. Next chapter Quit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