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185 Views
项目三 自然景观雕刻 任务 1 四角亭. 制作者:谷小波. 2014/10/30. 学习目标 终级目标:合理、准确地把握点、线、面的概念,在正确的尺寸观和审美观的 指导下,制作出精致细巧、结构合理的亭子。 促成目标:了解亭子的相关知识,体验直线、平面以及弧面的刀工处理,掌握 亭子的食品雕刻技法。. 主题知识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 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 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
E N D
项目三 自然景观雕刻 任务1 四角亭 制作者:谷小波 2014/10/30
学习目标 终级目标:合理、准确地把握点、线、面的概念,在正确的尺寸观和审美观的 指导下,制作出精致细巧、结构合理的亭子。 促成目标:了解亭子的相关知识,体验直线、平面以及弧面的刀工处理,掌握 亭子的食品雕刻技法。
主题知识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 和扇形等多种形状。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间、桥上,可以供人们遮阳避 雨、休息观景,也使园中的风景更加美丽。中国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砖、石 见着的,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的沧浪亭等。 中国的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不仅是供人休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 重要的点景建筑,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布置合理,全园俱 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明代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在《圆冶》中有极为精辟的论述 :“……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 ……”可见,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 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小小工作室 (一)工具 切刀、截线刀、主刻刀等。 (二)原料 长柄老南瓜(或心里美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等) (三)创作流程 制柸→刻屋面→刻屋檐→刻柱子→刻基座及屋顶→修整成型 1.制柸 取一块原材料,将其切成正四棱柱,高为底边长的1.5~2倍(流程图1)
2.刻屋面 先将柸体的四个顶角各削去一块,落刀点及出刀点均在正方形边长的1/3处。 然后刻出宽度约2~3毫米的顶角平行线,进刀深度约3~4毫米,也即屋脊。最后, 控制刀尖始终指向柸体中心最高处,刀身弧形运动,在每两个屋脊之间旋刻去一 块废料,形成倾斜的弧形屋面。注意要使得四面高度相同。(流程图2、3、) 3.刻屋檐 先在各侧面横切一刀,深度约底边长的1/5,定出基座的位置,使得屋檐距离 基座喝屋顶的距离相仿。然后从个顶角处45°倾斜进刀,至深度约为底边长的1/5 时改为垂直进刀,去掉废料最后按照屋脊的宽度刻出屋檐,并将屋檐下略去废料 ,使墙体凭证(流程图4)。
4.刻柱子 在每个侧面的屋檐下方2毫米处浅刻一刀,然后往下去掉一片废料,再刻出瓦 楞(。在每个侧面的左、右、上、下各刻一刀,划出柱子。最后去除各面废料及 内部废料。注意在各方面进刀的深度都至少为中间柸体厚度的一半。(流程图5 ) 5.刻基座及屋顶 在基座上刻出台阶,然后刻一个小葫芦用牙签固定在屋面顶部忠言。(流程图 6) 6.修整成形 将柱子略加修正,检查每个柱子的垂直度。也可以将柱子修成圆柱形。最后将 亭子放到清水中略清洗即可。(流程图7)
指点迷津 (一)重要尺寸 (1)流程图9中,进刀深度约为底边长的1/5.若太深,容易出现柱子与底座脱落 的现象。 (2)流程图12中,刻屋檐时,刀尖略朝上,与底面成30°~45°夹角。注意刀不能 太斜,初学者容易将刀与屋面一样倾斜,这样刻出的屋檐比较毛糙。 (3)刻柱子时,在各方面进刀的深度都至少为中间柸体厚度的一半。若太浅, 则中间废料难以去掉,当然也不能太深,否则柱子容易被刻断。 (二)关键点拨 (1)流程图6中,去相邻两屋脊之间的废料时,要控制刀尖始终指向柸体中心最 高处,刀尖斜朝上,使其形成自然倾斜的屋面。初学者往往刻出的屋面很平,那 是因为刀身不够倾斜。 (2)流程图10中,在刻屋檐时,一定要再屋脊的顶角处进刀,而且要注意斜刀 进(刀面与柸面成45°角),直刀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然翘起的屋角。初学 者往往进刀位置偏下,进刀切口为一条直线而不是弧形,这样就形成不了自然的 翘角。 (3)刻瓦楞时,注意瓦楞应该上下宽度相同,愣沟彼此平行。初学者容易将瓦 楞会聚于屋顶,与建筑实际不符。
评析:这些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亭子,真是地反映出各地不同风格的造型特色,评析:这些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亭子,真是地反映出各地不同风格的造型特色, 无论是四角、六角还是八角的,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的,都体现了建筑“点、线 、面”的精妙处理,可谓巧夺天工。细细品味,一定会感悟出许多食雕的技巧, 乃至人生哲理。 相关链接 亭的传说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 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帮 人们解决这个困难。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 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 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 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