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07 Views
" 嫦娥一号 " 专刊. 2007.11 创泓出版社. 亲爱的读者们 : 欢迎大家阅读本刊 , 我们这期 带来的是有关于我国第一颗探月 卫星 —- 嫦娥一号 , 你知道它的 外型 , 特点 …. 吗 ? 如果你不知道 ,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的神奇 吧 !. 导读. 远古传说 ----- 嫦娥奔月 “嫦娥‘一号”名字的来源 . 有独特自然资源的月球 “嫦娥一号’’升空的目的 “嫦娥一号’’的外型 . “ 嫦娥一号”升空的时间 . “ 嫦娥一号”升空的地点 “嫦娥一号”升空的步骤 . “ 嫦娥一号”升空时播放的歌曲. 1.
E N D
"嫦娥一号"专刊 2007.11 创泓出版社
亲爱的读者们: 欢迎大家阅读本刊,我们这期 带来的是有关于我国第一颗探月 卫星—- 嫦娥一号,你知道它的 外型,特点….吗? 如果你不知道,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他的神奇 吧!
导读 远古传说-----嫦娥奔月 “嫦娥‘一号”名字的来源. 有独特自然资源的月球 “嫦娥一号’’升空的目的 “嫦娥一号’’的外型. “嫦娥一号”升空的时间. “嫦娥一号”升空的地点 “嫦娥一号”升空的步骤. “嫦娥一号”升空时播放的歌曲 1
远古传说-----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返回目录 2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见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返回目录 3
“嫦娥一号”名字的来源 在“探月热”全球涌动之时,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就要出发了。之所以叫“嫦娥一号”,是因为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奔月梦中,她是提升全球华人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催化剂,是中华民族智力与实力的展现。 返回目录 4
月球的自然资源独特且丰富,它包括太阳能、 氦的同位素氦-3和其他多种有用元素。据测算,每年到达月球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约为12万亿千瓦,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光电转化率为20%计算,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每小时可发电2.7度。 以氘和氦-3为原料,进行受控核聚变发电,每年只需100多吨氦-3,就能满足地球的能源需求。据科学家初步估算,月球上的氦-3储量达100万至500万吨,能够满足人类上万年的需求。 月球表面的不同岩石富含硅、铝、钾、磷、铀、钍和稀土元素。据初步估算,月岩中的稀土元素达225亿吨至450亿吨,铀元素达50亿吨。 月球 返回目录 5
“嫦娥一号”升空的目的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返回目录 6
四大科学任务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利用CCD相机结合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三维地形图、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划分月球断裂和环形影像纲要图,并为月面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通过γ/X射线谱仪和干涉程序光谱仪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不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为研究月球形成和演化历史、起源方式提供直接和有效的证据,为未来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料提供依据。 返回目录 7
三.探测月壤特性。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及其分布,分析月壤成熟度与表面年龄的关系,概略估算月球表面氦-3的资源量。 三.探测月壤特性。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及其分布,分析月壤成熟度与表面年龄的关系,概略估算月球表面氦-3的资源量。 四.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利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低能离子探测器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带电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的相互作用,深入认识空间物理现象对地球空间以及对月球空间的影响。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返回目录 8
“嫦娥一号”的外型 “嫦娥一号”卫星本体尺寸为2.22米×1.72米×2.2米六面的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设计寿命为1年。选用的有效载荷有6套24件,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和太阳风粒子探测器等,所有仪器须经受300度温差考验(月球表面温度高温是130度,低温是零下180~170度)。将完成4项科学任务——独创CCD立体相机搭载激光计拍摄三维影像月球地形图;伽马/X射线谱仪首探14种元素为建月球基地遴选资源富集地区;首次装载微波遥感探测仪评估月壤厚度和氦-3储量;中国造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首次探测40万km空间环境 返回目录 9
嫦娥一号”升空的时间 嫦娥一号已定于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发射。专家表示“嫦娥一号”可冒雨奔月。嫦娥一号寿命只有一年,火箭升空前要穿“雨衣”。空间天气有利于嫦娥一号发射,流星雨是潜在安全威胁。“嫦娥”升空可观赏2至20秒2.5公里内居民撤离“嫦娥一号”奔月约需8天“嫦娥二号”将载月球车嫦娥一号入月变轨机会唯一将制作高清晰月球地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返回目录 10
“嫦娥一号’’升空的地点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经发射过48颗卫星,主要包括导航、商务、军事等卫星。而 “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是该中心的第49次发射任务。 我国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为什么“奔月”的重责和荣耀落在西昌? 原来,该发射场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8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而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同时,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多,“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00多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四是交通通讯方便,可以很方便地运输火箭、卫星和燃料。 返回目录 11
“嫦娥一号”升空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返回目录 12
嫦娥一号”升空时播放的歌曲 • 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于近日升空,与之一同奔月的,还有其搭载的《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二泉映月》、《黄河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30首经典曲目。“嫦娥一号”将在到达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这一组歌曲。届时,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 返回目录 13
月球最新资料 据央视来自相关部门的消息,目前,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运行良好,立体照相机工作正常。工作人员正在对原始图像数据作处理,首幅月图即将公布。专家透露,因为卫星所携带的照相机距离月球200公里远,根据科学探测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给大家展示的将主要是月球的全身照,而不是局部特写。和普通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照相机的个头大了许多,总计有30公斤重。专家介绍,“嫦娥一号”的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有诸多不同: 首先,它拍出来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条线。由于卫星是高速移动,因此一条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其次,由于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两极光弱,赤道光强,从南北两极其中的一极飞到赤道只需要27分钟,所以它需要手动曝光。“嫦娥一号”的照相机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却相当于有三个“眼睛”。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杨建峰介绍说,这三只“眼睛”一个从前面看,一个是从上面看,一个是从后面看,这样处理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到地面的立体图了。 返回目录 14
祝愿语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传诵近千年后,“ 嫦娥一号”探月之旅已经临近,国人千年的奔月梦想即将实现,诗人若是今在,不知还将吟出何等绝唱. • “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即将成为现实,距地球38万公里之外,那轮明月古老而神秘的面纱将被轻轻撩启开来。在我们共同期待和关注这一盛事的时刻,我有许多的祝福和寄语想抒发出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由“明月”引发而留给人们的美好诗句,希望能通过诗歌寄语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对照耀九州的明月、对嫦娥奔月这一古老传说中主人公的祝福和祈愿。 返回目录 15
总策划/澄莹 责任编辑/澄莹 版式设计/痕迹 封面设计/黑猫 邮箱1994sina.com 邮编/611230 批准文号:川价发{2007}109号 举报电话12315 定价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