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58 Views
国培计划( 2012 ) 小学语文教师远程培训. 二班. 班级学习简报(第一期). 编辑 :黄绿鲜 冉志义 2012-12-1. 冬日的火苗. 卷首语. 冬日虽冷,但我们相约在国培;. 冬日虽冷,但我们相聚在国培。. 我们如同那火苗,. 用我们的热情温暖整个冬日;. 用我们的激情驱赶冬日的寒。. 我们如同那火苗,. 把热情绽放,把激情燃烧,把国培点亮。. 本期导航. 学情简报. 卷首语. 作业精选.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E N D
国培计划(2012) 小学语文教师远程培训 二班 班级学习简报(第一期) 编辑 :黄绿鲜 冉志义 2012-12-1
卷首语 冬日虽冷,但我们相约在国培; 冬日虽冷,但我们相聚在国培。 我们如同那火苗, 用我们的热情温暖整个冬日; 用我们的激情驱赶冬日的寒。 我们如同那火苗, 把热情绽放,把激情燃烧,把国培点亮。
本期导航 学情简报 卷首语 作业精选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各位老师好!2012年继教网“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教师远程培训已经一个多月了。许多老师已能积极学习,科学安排学习进度。现将下阶段的学习、工作内容告知如下: 1.继续熟悉班级主页平台及学科论坛操作功能。 2.继续学习课程并提交作业。 3.在网上交流、学习,并在论坛发表主题帖和回帖。 4.关注继教网组织的国家级专家视频在线指导活动。 5.学习推荐的优秀成果。 6.补齐前面未完成的学习任务。
学情简报 (截止12月1号下午20点) 学员总数 : 95 研修日志:提交数 204 班级推荐数 9 作业:提交数135 论坛研讨:发帖数 550 回帖数 1542 教学设计与反思:提交数 92 班级推荐数 2 参训率100﹪,合格率 67.37﹪,优秀率16.84﹪。
自信 自觉 自省 自强作者:邹春荣 研修日志(一) • 作为教师应该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更多的着力点放到教书育人,从自身寻找课改的因素,要想成为好的语文教师,就应先成为一个好的老师,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就得先成为一个好的人。提高人生境界。生活要怀平常心,工作不忘责任感。谭小林老师的这些深刻地讲解,直指人心,让我不断的反省了自己在平常生活和工作的处事态度,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了更为明朗的道路。 • 谭老师讲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探索,指明了专业成长是成功的动力,要想成功就得使自己的专业成长起来!归纳起来的“自信,自觉,自省,自强”!将成为我不断进步的格言!
我对语文课的一点理解 作者:骆相书 研修日志(二) • 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新一轮课改的前提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种类繁多的教学方法,使我茫然而无从下手,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明白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注重与文本的对话,不要搞五花八门的花招,要体现语文的人文精神。 第二就是课前备课。教学内容要适宜,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第三就是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不能过分的关注别人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从事的是语文教学,而不是给别人演戏,是服务学生的有效学习,杜绝华而不实,要选择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方法,不要做无味的延伸。
第四就是以人为本。针对文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合作学习,同时教师要适当、正确的引导,不能凭空御剑、任意妄为。最后就是传统与现实。从过去的“字、词、句、篇、语、逻、常”八字教学法到“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意思,分析写作特点”的教学模式,再到现在的“怎样导入、怎样利用多媒体、组织什么活动、怎样把握教学节奏乃至怎样突出教学的‘’对话’、怎样体现‘合作探究’”。传统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品质形成和思维训练不利,而被语文的人文性所推翻,但传统的教学法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尊重了文本,在现在的教学中可以有选择性、创造性的运用,吸取传统中的精华;现实素质教育课改前提下呈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堂庞庞杂杂,内容繁多,脱离文本,与教学的有效性背道而驰。 我想,我们的语文课要以学生为关注点,注重文本的灵活运用,采取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反思,那么我们离成功的语文课就不会太远,素质教育就能迅速推进与发展。 • 黄绿鲜:你的观念已有所转变,期待你能落实到教学中,让学生和自己都得到发展。
三、从母爱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二零零一年的秋天,我女儿上一年级,我主动申请来教这个班,成了我女儿的班主任,这一带就是六年,也许是母爱的原因吧,我对这个班的孩子格外的疼,刚上一年级时,我女儿在课堂上老是叫“妈妈”,其他孩子一不留神也跟着叫“妈妈”。这样一来呀,教室里显得更加具有亲情味了,学生和老师之间也真成零距离接触了,当时有了十年教学生涯的我,已懂得了语文课堂不能局限于语文课本,还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记得带这个班到四年级的时候,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介绍卢沟桥,从卢沟桥讲到“七.七事变”,讲到日本侵略中国,讲到南京大屠杀,黑太阳七三一,日本侵略中国的“三光”政策……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当讲到南京大屠杀时,班上有一个乖孩子不禁一拍桌子骂了起来“他XX的,等我们长大了……”,话没说完才发觉是在课堂上。这可是班上最文静的一个孩子啊!这时候我又给他们讲国耻不能忘,所以我们中国一定要强大,自己的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就不敢来欺负我们了,我们也不能活在仇恨之中,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和好了,做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四、我的感悟:教师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与学习成绩相比,人品更重要。”凡是我教过的学生应该都能记住这句话,不知各位是怎么理解“人才”这两个字的,我是这么理解的,所谓人才那必须是先成人再成才。现在的孩子都聪明可爱,但是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几代人宠着他,所以好多孩子的性格都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我教过一个孩子,他成绩很好,也许是家庭的原因,造成他性格非常暴躁。有一次,他的笔掉到地上了,当他弯腰捡笔的时候,不小心头碰到了他前面同学的课桌角上,他起来就给前面那同学一顿拳打脚踢,其他孩子吓得拉都不敢拉,只有跑来给我告状,我跑去教室看到那被打的孩子委屈的样子,我真想给他几巴掌。我把被打的孩子哄好后,把他叫到了学校的一个角落,问他为什么要打人,他的理由很简单,昨天考试没考到一百分,他妈妈用皮带抽了他,还说,以后差一分抽一皮带。孩子说完也哭了,他说我也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我知道这孩子的父母关系不好,可能是母亲望子成龙的思想太迫切了。我没有批评他,只是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孩子,老师也知道你心中的苦,但是你考虑过被你打过的同学的感受吗?如果你被别人这样打,你会怎么样呢?你的妈妈也和世界上所有的妈妈一样爱你,只是她过于心急了,你应该给她好好说你已经很努力了,孩子,你的学习很努力,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如果你的性格还不改,长大了打架斗殴不是老师能解决得了的事了,成绩不好,不会坐牢,可是品行不好的话,你做了违法的事,就会坐牢的。”这件事发生以后我与他母亲经常在电话里交流“怎样对孩子加强教育的问题。”在家中和学校的配合下,那个孩子终于成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学毕业时,他考出了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 回首走过的二十一年的教育教学之路,我并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每天只是做着简简单单的事——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一个孩子。可我相信简单的是真,点滴积累的是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敢说能为国家的教育教学添砖加瓦,但我可以保证不误人子弟,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爱,走完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教育之路。
记得那是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七个年头,班上有个男孩叫熊起的(化名,此人现在是一位教师)孩子,小孩长的很好看,挺可爱的。可是在学习上名不副实,只是一般。上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小动作多,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磨蹭蹭的,而且不善于动脑筋,回家作业不是不完成,就是写得相当潦草,有时还打瞌睡。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很好,可是实际上就是不改,他仍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把我气得够呛,多少次想想算了吧,朽木不可雕也。但是又一想,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为……,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记得那是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七个年头,班上有个男孩叫熊起的(化名,此人现在是一位教师)孩子,小孩长的很好看,挺可爱的。可是在学习上名不副实,只是一般。上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小动作多,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磨蹭蹭的,而且不善于动脑筋,回家作业不是不完成,就是写得相当潦草,有时还打瞌睡。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很好,可是实际上就是不改,他仍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把我气得够呛,多少次想想算了吧,朽木不可雕也。但是又一想,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为……,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 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踏上了去他家的路。一路上,我设想了许多的关于他家的情况:独子,溺爱,富裕……。带着各种思绪我踏进家门,我震惊了:破烂的小屋随时有被风刮倒的可能,室内陈旧的家具和摆设更是不堪入目,在黑暗的角落传来声声的呻吟。“谁……呀?”“我,你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快!……快!……你……请……坐!”这时我才发现在阴暗的角落,床上躺着一个人,他在床上挣扎了几下,想坐起来,但是没有成功。我看在眼里,几步走到床前说:“老哥你怎没啦?”“哎……!是不是孩子又……?”我急忙说:“没事,我只是来走走。”满肚子的话一时怎么也说不出来。经过交谈,我知道了:原来孩子的父亲中风,在床上已经躺了三年,为了让哥哥上学妹妹已经停学,母亲没日没夜的干活,挣钱,买药,交学费,只是希望孩子能读好书,将来有出息,就是死了也瞑目了。我走出家门时孩子还没有回来。我望望快要落山的太阳,思绪起伏踏上回学校的路。 为了转化熊起同学,为了天下可怜的父母心。于是我找他谈话,说到他的家庭情况时,我真的忍不住了,一巴掌抽了出去。他茫然的望着我,我的气也消了。我向他说了很多,最后他认真而坚定地说:“老师,你放心,我一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你,对得起父母,特别是要对得起我的妹妹!”后来,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师范学习,成了一名光荣而优秀的教师。在进入岗位的第一天,他特意拜访了我,并严肃的说:“ 恩师,没有你的一巴掌,就没有今天的我!请接受我最真挚的谢意和敬意!”,同时深深鞠了一躬。从这个教育故事我深刻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沟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锈 常言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不教不导要变坏。”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三、“三位一体”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和宽容,他们才找回了自信。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深切的感悟到一点:对于任何孩子,我们都应该以包容、理解、严格友爱的心去充分的相信他,并鼓励,激励,唤醒他。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完整:鹿和狼的故事)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三、检查自学效果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组交流讨论。3.汇报。 汇报思考题1。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教学设计与反思 4.“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5.汇报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五、总结拓展1、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3、结合你的理解,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标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令人震撼。板书设计:21 鹿和狼的故事 杀狼->鹿繁殖->吃光植物->鹿亡林毁 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尊重 保护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我在学校上的公开课,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评课的老师也说我大大的缺乏热情)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课后, 我又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如果我能将问题设计成“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它可能就如一枚卵石会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饱满,有话可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教学设计与反思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罗梦淑(同学) [学习交流]怎样提高后进生 我班有两个后进生,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呢? 曹文波发表于 昨天 22:27 | 只看该作者 让他喜欢你 多关注他们 他们是很期待获得老师的眼神 肯定的 许玲发表于 昨天 23:56 | 只看该作者 冉蓉(同学) 学习交流]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语言的表达能力? 2# 周燕发表于 昨天 21:28 | 只看该作者 创设情景!
曹文波发表于 昨天 22:24 | 只看该作者 每节课用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一篇文章 罗春(同学) 学习交流]阅读教学是生、教和书编者间的对话谈我的体会 作业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p22),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于这一观点,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是有真切地体会的。现在我就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学生教师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小学的教科书几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的,而编者之所以把某一篇文章放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之中,一定有他这样安排的用意。我现在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当我们学习到《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当孩子们初次读课文时,孩子们觉得这一课没有什么的,很平淡,就是讲一个叫毛**的人帮村里挖了一口井,帮老百姓解决了吃水问题的故事。为什么孩子们的认识仅限于此呢?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孩子对历史的不熟悉,对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不了解,所以他们也就对编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不明确。找到症结以后,我让孩子们回去搜集有关毛**的资料,搜集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资料。当我们又一次走进课堂时,孩子们的表现是迵然不同的。我觉得让孩子回去搜集有关毛席的资料,了解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过程就是同编者的一次深入的对话。接下来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流畅多了。二、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我还是拿《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谈谈我对这一方面的理解与体会。还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也教过这篇课文,当时就是读读课文以后,便悄然而过了。其实这篇课文之所以出现在这儿,一方面是让我们体会毛**时惦记着老百姓,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毛**充满了无限地爱戴之情。所以我们就抓住“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体会吃水有什么困难?挖井之后,村民里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体会这口井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多大的恩赐呀!所以,就着这一节课的教学,阅读教学的确需要我们老师学生与编者、文本进入深入的对话。
罗梦淑(同学) [学习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我们班的学生书写较差,我让他们练字,练的时候还可以,一到做作业又不行啦,怎么办? 侯燕发表于 前天 17:47 | 只看该作 其实这是一个难题,除非你是个相当有耐心的好老师,不然,难做。像我就是个相当没有耐心的人。 孙娅发表于 前天 23:17 | 只看该作者 确实需要耐心,但只有老师的耐心也不一会有效果 冉春林(同学) [学习交流]平心静气班主任 做好班主任,要平心静气! 汪迎春发表于 4 天前 18:34 | 只看该作者 深知平心静气的重要性,但本人还需**。 廖小荭发表于 4 天前 19:55 | 只看该作者 道理都懂得,但一面对有些学生就难。
我们用热情与激情点燃了冬日的火苗,我们用勤奋与好学让火苗燃烧得更旺。希望各位老师让国培二班的火苗熊熊燃烧,认真学习、按时提交作业、积极参加研讨。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我们用热情与激情点燃了冬日的火苗,我们用勤奋与好学让火苗燃烧得更旺。希望各位老师让国培二班的火苗熊熊燃烧,认真学习、按时提交作业、积极参加研讨。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