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588 Views
青少年自杀 : 2009 年最新资料. Lanny Berman, Ph.D. 执行主任 美国自杀学协会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 WHO 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学术会议 北京, 2009 年 3 月 6 日. 青少年自杀 : 2009 年最新资料. 美国心理学协会 , 2006 对 2005 年以前的研究进行总结 临床实践应用;干预项目应用 一些关注全球,但大多数偏重北美 最新问题:全球视角,特别是美国和中国. 青少年自杀 : 2009 年最新资料. 目的 : 强调本土研究的重要性
E N D
青少年自杀: 2009 年最新资料 Lanny Berman, Ph.D. 执行主任 美国自杀学协会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 WHO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学术会议 北京,2009年3月6日
青少年自杀: 2009 年最新资料 • 美国心理学协会, 2006 • 对2005年以前的研究进行总结 • 临床实践应用;干预项目应用 • 一些关注全球,但大多数偏重北美 • 最新问题:全球视角,特别是美国和中国
青少年自杀: 2009 年最新资料 • 目的: • 强调本土研究的重要性 •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和需要验证的假说,提出一些好的研究问题 : • 为什么美国和中国的青少年自杀都是农村多? • 增加或过量的物质使用是普遍的危险因素吗? • 为什么青少年的自杀率有所下降? • 如何识别青少年的非致命性自杀未遂? •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警示信号是什么?
青少年自杀:全球趋势 • 80%以上发表的自杀研究来自发达国家 • 方法学上主要的局限性 • 病例对照研究较少 • 过度依赖临床样本 • 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样本混杂;缺乏对样本分类的操作性定义
全球趋势 • 青少年自杀率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 • 国家之间的比较: • 困难在于各国的死亡登记系统有所不同,即便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是如此,资料的质量和准确性存在很大差异 • 困难在于不同文化和宗教对自杀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存在严重漏报
一些国家男性青少年的自杀率 一些国家女性青少年的自杀率
美国和中国自杀的比较 美国 • 男性 > 女性 • 自杀方式: 使用枪支 • 90% 以上有精神疾病诊断 • 较少冲动性 • 农村 > 城市 中国 • 女性 > 男性 • 自杀方式:服用农药 • 患精神疾病者较少,尤其是女性自杀 • 较多冲动性 • 农村> 城市
全球比较 •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农村青少年的自杀率都较高 • 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率是城市男性和女性的三倍。 • 美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州青少年自杀率通常最高。
各州15-19岁人口自杀率 – 美国, 2000-2004年 Wash., D.C. 每10万人口自杀率0.0 1~ 6.41 6.42 ~7.76 7.77 ~10.26 10.27 ~35.15 Source: CDC vital statistics
澳大利亚2005年澳大利亚各州和行政区的自杀率澳大利亚2005年澳大利亚各州和行政区的自杀率 • NSW 新南威尔士州 9.7 • Vic 维多利亚州 10.6 • Qld昆士兰州 12.8 • SA 南澳大利亚州 12.8 • WA 西澳大利亚州 11.6 • Tas塔斯马尼亚州15.6 • NT 北部地区 24.0 • ACT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 10.1 • 合计 11.2
为什么农村自杀率高? 假说:1-3 • 与居住农村有关的危险因素: • 人口密度低 • 社会交往和地理位置的隔离 • 社会经济地位低 [受教育程度低, 经济状况差(更多从事农业生产,较高失业率)] • 更多对自杀持可接受态度(Renberg et al, 2008)
为什么农村自杀率高? 假说:4-6 • 个人主义文化/拓荒心态/对寻求帮助持消极态度 • 自杀工具更易获得? (美国的枪支, 中国的农药) • 具高危人口学特征者所占的比例较高 • 未婚、男性、白人/本土美国人 (美国)
农村自杀假说: 7-9 • 精神疾病的病耻感更重 • 对异常行为的容忍度较低 • 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Renaud et al, 2009) • 服务可及性较差和人均卫生专业人员较少 • 人际暴力出现率较高?
农村自杀假说:10-12 • 较少具有复杂的死亡证明体系 (如法医和医学鉴定人) • 非致命性自杀未遂率较低,自杀的总发生率相似 • 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特别是疯狂饮酒?
物质滥用是一个普遍的慢性和急性危险因素吗?物质滥用是一个普遍的慢性和急性危险因素吗?
Fleischmann 等人 (2005)各国用英语发表的研究 (N = 894 人) 表2 青少年自杀者的精神疾病情况 疾病 诊断人数 占自杀者的比例
物质使用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 Esposito-Smythers and Goldston, 2008) • 接受物质使用障碍治疗的青少年: 18-36% 有过自杀行为 • 物质使用障碍可使自杀未遂风险增加 3到4倍 • 患物质使用障碍的青少年死于自杀的可能性是无该障碍者的5-13倍 • 在美国, 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50%的人在自杀当时饮酒 • 独立于抑郁症状,严重醉酒与自我报告的自杀未遂显著相关,尤其是13岁以下者(OR = 2.6) (Aseltine et al, 2009)
物质滥用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 • 常见的促发因素 • 如与父母有冲突 • 常见的易感性 • 如希望逃避问题或冲突 • 常见的共患危险因素 • 如既往物质滥用、PTSD、与警察发生纠葛…
自杀率和存有疑问的结论:英格兰和 威尔士1968 - 2007 男性 15-24 岁 Sourc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Data are for registrations of death in each calendar year
自杀率和存有疑问的结论: 英格兰和 威尔士 1968 - 2007 女性 15-24 岁 Sourc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Data are for registrations of death in each calendar year
研究假说近期青少年自杀率下降 • 限制自杀工具的可及性 美国: 枪支; 中国: 农药? • 离婚率下降 • 自杀知晓度和守门人项目 • 危机干预热线 • 发生率相同, 但致死性降低 • 急诊室收治人数增加 • 枪支的使用减少 • 精神疾病的有效治疗 • 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增加 (SSRI’s) • 心理治疗: CBT, DBT • 回归到平均水平
全球比较 • 中国没有自杀未遂的全国性数据
伤害造成的负担 死亡 住院治疗 急诊室救治 调查中报告的事件 未报告的事件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蓄意自伤—美国, 2005年 Source: CDC Source: CDC WISQARS NEISS
高中生实际自杀未遂的比例,* 1991 – 2007 * 调查前的12个月内一次或多次的自杀行为 1 随时间推移无显著变化 Nation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s, 1991 – 2007
高中生自杀未遂造成损伤、中毒或药物过量必须接受医生或护士治疗的比例,*1991 – 2007 *调查前12个月内 1 随时间推移无显著变化 Nation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s, 1991 – 2007
对青春期少年非致命性自杀行为的估计比较, 美国 (5个州)
非致命性自杀未遂的一些定义 • 高致命性受阻,有自杀意图 • 潜在致命性流产,有自杀意图 • 有自杀意图,但致命性低 (错误估计毒性? 判断力差?...) • 低致命性, 自杀意图低(如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 • 非自杀的自我伤害行为,实施者认为是自杀
急性危险: IS PATH WARM? • IIdeation 意念/威胁或告知他人 • SSubstance Abuse 物质滥用/过量使用或增加用量 • PPurposeless无目的/没有活下去的理由 • AAnxiety 焦虑, 烦躁/失眠 • TTrapped 陷入绝境/感觉无路可走 • HHopelessness绝望 • WWithdrawal 放弃朋友、家庭、社会 • AAnger 愤怒(失控)/狂怒/寻求报复 • RRecklessness鲁莽/危险的行为- 不假思索 • MMood情绪变化(戏剧性的)
校园暴力(Kim et al, 2008: Int J Adol Med & Health) 评论了16个国家的37篇病例对照研究* • 暴力受害者 • 自杀意念危险增加 (OR Range: 1.4-5.6) [12/15 篇] • 自杀未遂和意念的危险增加 (OR Range: 1.5-5.4) [12/13 篇] • 剂量反应关系: 频繁受暴力伤害可致危险增加 • 施暴者 • 自杀意念危险增加(OR Range: 1.4-9.0) [8/10 篇] • 自杀未遂和意念危险增加(OR Range: 2.3-9.9) [2/4 篇] • 受害者-施暴者 • 自杀意念的危险增加(OR Range: 1.9-10.0) [5/5 studies] *37项研究中仅一项将既往自杀行为或意念史作为协变量 • 一些特殊人群中暴力受害者的自杀未遂、蓄意自伤、和/或意念危险增加 :少年犯,LGB,LD,毒品滥用者…
冲动性攻击作为危险因素 • 张 (2009, 本次会议) “功能失调性冲动” • Spirito et al (2006) • 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冲动性攻击可能是五羟色胺活性降低与自杀行为相关的作用机制
失眠作为急性危险因素 • Roane and Taylor (Sleep, 2008) • 4,944 例( 12-18岁, 美国) : 9.4 %报告失眠症状-与酒精、大麻和其他毒品、抑郁、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有关 • Liu et al (Sleep, 2007) • 553例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的青少年(匈牙利): 73 %有睡眠障碍( 54 %失眠; 9 %睡眠过多; 10 % 两者兼有)。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状和共患焦虑症状增加有关。兼有失眠和睡眠过多者,抑郁程度更严重。 • Barbe et al (J. Clinical Psychiatry, 2005) • 患抑郁症自杀的青少年( 7-17岁:美国),与那些患抑郁症但无自杀意念者相比,更常出现失眠
结论 • 扩展国家间自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非常重要 • 建立允许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体系非常重要 • 关于预防青少年自杀死亡,了解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领域非常重要
谢谢. • berman@suicidology.org • www.suicidolog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