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2.22k Views
1991 波斯灣戰爭. 戰爭大要 風雲人物 中東地區戰略地理 戰前局勢 戰爭進行 總結. 1991 波斯灣 戰爭大要. 作戰時間: 1990 年 8 月 2 日 ~91 年 2 月 28 日 作戰地區:中東地區 ( 波斯灣、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 ) 發生原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交戰國:伊拉克、科威特、聯軍 聯軍總兵力: 74,6000 人 伊拉克總兵力: 115,0000 人. 波斯灣戰爭風雲人物. Bush Baker Saddam Hussein
E N D
1991波斯灣戰爭 戰爭大要 風雲人物 中東地區戰略地理 戰前局勢 戰爭進行 總結
1991波斯灣 戰爭大要 • 作戰時間:1990年8月2日~91年2月28日 • 作戰地區:中東地區(波斯灣、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 • 發生原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 交戰國:伊拉克、科威特、聯軍 • 聯軍總兵力:74,6000人 • 伊拉克總兵力:115,0000人
波斯灣戰爭風雲人物 Bush Baker Saddam Hussein Cheney Powell Schwarzkopf 風雲人物
美國總統布希 • 耶魯大學畢業 • 曾任: • 魚雷轟炸機飛行員 • 眾議員 • 駐聯合國大使 • 駐中共辦事處主任、中央情報局長 • 副總統、總統等要職
鮑 爾 將 軍 • 出生寒微,牙買加移民 • 紐約市立學院時參加預備軍官訓練團 • 美國第一位黑人官拜四星上將,並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
史瓦茲科夫 • 出生於軍人世家 • 1917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 • 曾至韓國、越南服役,並獲得勳獎表揚 • 擔任波灣戰爭聯軍最高指揮官
海珊.胡辛 • 1937年4月28日出生於提克里,雙親離異,由舅父撫養成人 • 就讀伊拉克軍校遭開除,後加入伊國復國黨 • 1959行刺伊國統治者失敗逃往敘利亞 • 1968年政變奪權成功,任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委,積極掌握軍政實權 • 1979年說服海珊.阿巴辭職 ,就任總統
1991波斯灣戰爭 中東地區戰略地理
戰略地理中東地形及國家 喬治亞 亞美尼亞 土耳其 亞塞拜然 鈙利亞 伊拉克巴格達 黎巴嫩 伊朗高原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 加薩 紅 高度表 阿拉伯海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海 阿曼 南葉門 亞 丁 灣 印 度 洋
M109A3 自走砲 戰略地理 作戰區地理特性 • 區域廣、車用道路稀-不利車輛運輸 • 氣候熱-影響人員裝備 • 地勢緩-無隱蔽掩蔽 • 沙漠廣布
戰略地理 沙漠特性-1 多沙 堅硬粗糙沙質 傷害發動機 車輛懸吊 光學儀器 部份沙子含腐蝕性化合物 沙地鬆軟 車行不易 捲沙揚塵 沙暴 不利部隊操作
戰略地理 沙漠特性-2 • 酷熱(日夜溫差大) • 人員及裝備適應度 身體 服裝 空調 • 熱脹冷縮效應 金屬裝備 電子裝備 • 平坦 • 一望無際 無隱蔽掩蔽 易發現 易摧毀 • 缺水 • 補給需求負擔大
1991波斯灣戰爭 戰前局勢
戰前局勢:伊拉克的狀況 • 1980~1988年兩伊戰爭,積欠外債800億美元,其中150億來自科威特的無息貸款。 • 伊拉克指依科威特偷油、擾亂石油市場、及應放棄邊界有爭執的土地。 • 1990/7 海珊承其國會選為「終身總統」
戰前局勢:伊拉克的狀況 • 1990/7/23 三萬重兵集結伊科邊境 • 埃及斡旋,伊宣布於7/26於伊科邊境撤軍但至7/31則證實已增兵至數十萬。 • 1990/8/1 伊科談判破裂、8/2 伊拉克入侵
戰前局勢:入侵前後美國態度 • 華盛頓郵報:沙、美官員相信伊拉克集結重兵是為了在預定(1990) 7 /25開始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會議之前,迫使科威特屈服。 • 1990/7/24 美、沙舉行海空作戰演習。 • 美政府發言人:美科雙方並無協防條約簽訂。並轉述布希總統:希望伊、科糾紛能和平解決
戰前局勢:入侵前後美國態度 • 1990/8/2 凌晨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 1990/8/8 布希:伊拉克應立即無條件撤軍,美國戰鬥部隊第八十二空降師首先進駐沙國協防。
1991波斯灣戰爭 戰爭進行
戰爭作戰經過概要 • 第一階段:入侵 • 1990.8.2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 第二階段:沙漠之盾 • 1990.8.6起,聯合國協防沙烏地阿拉伯 • 第三階段:沙漠風暴 • 1991.1.17凌晨,聯軍發動空中攻擊 • 第四階段:沙漠軍刀 • 1991.2.24~28,聯軍發動地面攻勢 • 結果:1991.2.26伊拉克宣布撤軍,聯軍於28日清晨停火,戰爭結束
SF 伊朗 伊拉克 布比揚島 費拉卡島 科威特市 波斯灣 科威特 1990.8.2凌晨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
1990.8.3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 (-) 伊朗 伊拉克 布比揚島 費拉卡島 科威特市 波斯灣 科威特 沙烏地阿拉伯
x x x x 軍團 • 特遣隊 團(群) x x x 軍 ● 戰鬥隊 營 x x ● ● ● 師 連 戰車排 x ● ● ● ● ● ● 旅 排 工兵排
面對此危機,美國總統布希的第一個重大戰略決定-戰或和面對此危機,美國總統布希的第一個重大戰略決定-戰或和
布希的第一個重大戰略決定-以戰逼和 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軍 美國戰鬥部隊第八十二空降師首先進駐沙烏地阿拉伯協防。 戰爭進行 沙漠之盾
沙漠之盾 Desert Shield1990.08.06~1991.01.16 • 協防沙烏地阿拉伯 • 調集作戰兵力-聯合國28個國家的聯軍 • 各國兵力之協調與指揮 • 使用外交交涉、經濟封鎖、武器禁運等各種手段,期能迫使伊拉克退兵。 • 到1991年1月15日,聯軍約60萬兵力進駐中東戰區。
聯合國對伊拉克所採制裁 經 濟 制 裁 不戰而 屈人之兵 海 上 封 鎖 空 中 封 鎖 軍事威脅行動 以戰迫和
沙漠風暴 沙漠風暴 布希的第二個重要戰略決定--展開空中攻擊 • 沙漠風暴作戰行動 • 第一階段-摧毀戰略目標 • 第二階段-攻擊伊軍集結地區 1991/1/17 02:30 ~2/24
戰爭全程 空中攻擊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摧毀戰略目標 • 1991/1/17 02:30 ~ 1/19 計三天,每天2000架次,攻擊指管通情系統、飛彈陣地、防空系統、通訊系統。 • 第二階段-攻擊伊軍集結地區 • 1991/1/20 ~ 2/23 計三十五天,攻擊戰略預備隊(共和衛隊),削弱依軍戰力、阻絕交通運輸系統,癱瘓後勤補給。 • 第三階段-地面決戰中的空中密接、前進支援
沙漠軍刀 沙漠軍刀 布希的第三個重要戰略決心-進行陸戰
沙漠軍刀-100小時的地面作戰 • 布希最後通牒:「限伊軍二月二十三日中午(美東時間)無條件撤軍。」 • 科威特時間二月二十四日凌晨四時發動攻擊。
底 545,000人 4,000輛 500枚 埃及 沙 9 敘 沙 沙 1 18 7 2 陸戰 1991.1.16伊拉克布防 格 里 伊朗 斯 幼 河 薩馬瓦赫 發 河 拉 底 阿 塔里爾 巴斯拉 拉 薩爾曼 伯 河 伊拉克 布塞亞赫 賈哈拉赫 科威特市 波斯灣 卡夫吉 沙烏地阿拉伯
底 1991.2.23聯軍調動 埃及 9 敘 沙 1 7 2 18 陸戰 格 里 伊朗 斯 幼 河 薩馬瓦赫 發 河 拉 底 阿 塔里爾 巴斯拉 拉 薩爾曼 伯 河 伊拉克 布塞亞赫 賈哈拉赫 科威特市 波斯灣 150哩 250哩 卡夫吉 沙 沙 沙烏地阿拉伯
底 1991.2.24~28 佯動 JFC-N JFC-E 1 7 18 陸戰 格 里 伊朗 斯 幼 河 薩馬瓦赫 發 河 拉 底 阿 塔里爾 巴斯拉 拉 薩爾曼 伯 河 伊拉克 布塞亞赫 波斯灣 賈哈拉赫 科威特市 卡夫吉 沙烏地阿拉伯
陸戰雙方傷亡統計 伊拉克 戰車3000輛 裝甲車1857輛 火砲2140門 死亡約10萬人 受傷40萬餘人 被俘8萬餘人 聯軍 死亡466人 失蹤56人 受傷約3萬人 被俘13人
為何聯軍遲遲不發動地面決戰而持續空中攻擊達三十八天?為何聯軍遲遲不發動地面決戰而持續空中攻擊達三十八天? • 持續空中攻擊可使伊軍戰力受到最大程度之傷害。相對而言,陸戰時即可獲得最小阻力並使損傷減至最低;可為地面作戰創造有利條件。 • 空戰可說停就停,可充分支持美國從外交迫和、經濟迫和、軍事迫和、空戰迫和、地面戰迫和之戰略指導。亦即利於維持有限戰爭之大戰略。
波灣戰爭總結 統計數字 波灣戰爭軍事檢討 戰爭的教訓及啟示 勝利的真諦
波灣戰爭時間統計 • 伊拉克佔領科威特 • 1990.8.2~1991.2.28共計211天 • 聯軍協防沙國-沙漠之盾 • 1990.8.7~1991.1.16共計163天 • 聯軍實際攻擊-沙漠風暴、沙漠軍刀 • 1990.1.17~2.28共計44天 • 沙漠風暴空中攻擊1.17~2.24共計38天 • 沙漠軍刀地面戰爭2.24~2.28共計100小時
空中攻擊統計數字 • 聯軍共出動10萬9876架次飛機 每日平均2000架次 單日最高3000架次 • 超過越戰最高出動強度2倍 • 開戰第一天投彈量1.8萬噸 相當於廣島原子彈威力 • 全程四十四天投彈量90萬噸 韓戰三年計68萬噸 越戰八年75萬噸
武器效能比較 • 十九世紀末英國艦隊朝埃及亞力山卓港附近要塞發射三千發砲彈,擊中十發;波灣戰爭時戰斧飛彈可於2500公里外發射,精確命中目標。 • 越戰時美軍為摧毀一座橋樑出動八百架次飛機轟炸,被打下十架飛機,橋仍健在。
武器效能比較 • 越戰時M60戰車需先找掩護、停車、瞄準後開砲;距離200碼以上或夜間,擊中目標機率「近於零」;波灣戰爭中的M1則可以跑帶打,十次有九次一發中的。 • 波灣戰爭中F-117出動一次,丟一枚炸彈的效果,可扺二次大戰B-17出動4500次,扔9000枚炸彈的效果,或越戰時出動九十五架次,扔一百九十枚炸彈。
波灣戰爭每天處理 • 70萬 通電話 • 12萬2千 筆訊息 • 3萬 個無線頻導 光是空戰部份就涉及 3000,0000通電話 強大的通信與資訊能力是戰力提昇的重要關鍵
波灣戰爭直接使用約60顆衛星 • 鑰匙孔II號衛星:自太空中拍攝高解析度照片 • 大酒瓶衛星:截聽外國電話 • 長曲棍球衛星:蒐集外國國境內雷達影像 • 白雲計畫太空船:偵測敵艦位置 • 彈椅衛星:偵測外國電子通訊 太空給戰爭加入了一個第四度空間
波灣戰爭耗損統計 • 伊拉克: • 指、管、通、情、核電場等設施,3000輛戰車(3/5)、1857輛裝甲運兵車(2/5)、2140門火砲(2/3)全毀;死亡約10萬人、被俘8萬人、受傷30萬 • 聯軍: • 戰爭費用864,8800,0000美 元(約865億),平均每天4.1 億美元。 • 126人戰死、56人失蹤、13人被 俘,236人死於其他因素
波灣戰爭軍事檢討 • 聯軍方面: • 空中優勢具壓倒性:先進戰機與精準武器 • 地面攻勢精心設計:波斯灣佯動的陸戰隊吸引主力 • 後勤體系有效支援:維持裝備妥善支援作戰 • 伊軍部份 • 戰略指導錯誤:在大戰略上,軍事行動不被國際認同;在軍事戰略,未能一鼓作氣攻下阿拉伯、誤判國際決心。 • 裝備與技術落後導致空防與指揮體系在聯軍空中攻擊發起後瞬間瓦解,戰術部署無法主動。
波灣戰爭軍事教訓 • 有制空權才能進行機械化作戰 • 地理條件對戰爭影響非常大 • 補給是現代戰爭力量的泉源 • 高科技武器主宰戰場 • 通信系統裝備能力不容忽視 正確的大戰略與明確的目標是軍力發揮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