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67 Views
2009 年崇明 生命科学高考论坛. 全卷概况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对学科“双基”进行考查;对过程与方法进行测量,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利用新颖的试题,测量考生的发展潜能;保持试卷能力结构与内容相对稳定,促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发展。. 二、试卷结构(试题与分值分布) Ⅰ( 基础 ) Ⅱ( 信息处理 ) Ⅲ( 分析应用 ) Ⅳ( 探究 ) 合计 比例 生命的物质 38/2 10 、 12 、 38/1 24 、 30 、 38/3 ——
E N D
全卷概况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对学科“双基”进行考查;对过程与方法进行测量,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利用新颖的试题,测量考生的发展潜能;保持试卷能力结构与内容相对稳定,促进课程改革与教学发展。
二、试卷结构(试题与分值分布) Ⅰ(基础) Ⅱ(信息处理) Ⅲ(分析应用) Ⅳ(探究) 合计 比例 生命的物质 38/2 10、12、38/1 24、30、38/3 —— 和能量转换 3 5 11 19 13% 生命的物质 1、2、5、 16、33/3、 15、 27、17、 —— 与结构基础 9、33/1、 39/4、33/2 33/3、39/5 39/1、39/2 11 9 11 31 21% 生命的延续 3、4、6、 40/1、34/4 22、29、31、 —— 18、 34/1、 37/2 32、37/3、37/4 34/2、34/3、 40/2、40/3 37/1 14 6 27 47 31%
Ⅰ(基础) Ⅱ(信息处理) Ⅲ(分析应用) Ⅳ(探究) 合计 比例 生命活动 8、11、13、28、35/1、35/2 23、35/3 —— 的调节 5 6 10 21 14% 生物多样性 —— 25、34/5 —— —— 4 4 3% 生物技术的 36/1、36/2、 36/4 、 21、 —— 生物工程 36/3、36/5 5 3 2 10 7% 实验与实验 —— —— —— 7、14、19、 设计 20、41、 18 18 12% 合计 38 33 61 18 150 比例 25% 22% 41% 12% 100%
三、不同内容领域中考生表现 1、整体来看,考生在生命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生命的 物质与结构基础、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技术的原 理方面表现较好。 2、在生命的延续、实验与实验设计方面表现一般。 3、在生命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实验与实验设计中,各 层次考生表现差异较大;在生命的延续、生物的物 质基础与结构基础部分,第一层次考生对这两部分 内容的掌握程度与第四层次差距较大。
7.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 A.血清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难度] 0.46 [区分度] 0.27 解释:学生错选B的人数最多,因为考虑唾液中有消化后(麦芽糖),可与班氏试剂进行颜色。
13.下列关于人体内血脂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甘油三脂可以来自于小肠的乳糜微粒 B.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偏高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C.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与葡萄糖可以相互转化 D.胰高血糖素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正确选项] B [难度] 0 .48 [区分度] 0.33
[测量目标] 获取、处理信息和表达的能力,能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 知识结合并正确回答问题。 [知识内容]生命的过程、生命活动的调节、血脂代谢及调节。 [试题分析]本题测试考生对血脂主要成分甘油三脂吸收、运输、代 谢以及导致疾病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膳食中的脂肪 经简单消化后,在小肠中形成甘油三酯的乳糜微粒,因 此A选项正确;乳糜微粒携带的甘油三酯被运输至脂肪细 胞中后,可进一步代谢或转换成葡萄糖,而葡萄糖同样也 以合成甘油三酯,因此C项选项正确;而且无论在脂肪细 胞还是肝细胞,由甘油三酯向葡萄糖的转换过程均受高血 糖素的正调控,因此D选项正确;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由 高密度脂蛋白运载,高密度脂蛋白有利于胆固醇的运输, 进而使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维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因此 B选项表达的信息正好颠倒。
[答题分析] 本题因综合性较强,所以难度较大。只有47.9%的考生 作出了正确选择,且在每个层次的考生中都有人放弃填 写答案。有24.4%的考生选择了C,可能因为这部分考 生认为在脂肪细胞中只有脂肪的积累,而不应该有脂肪 转化为其它物质,却忽略了脂肪细胞作为人体储藏物质 和能量的细胞。其中积累的脂类物质必须转化为其他物 质才能被人体利用。有14.6%考生对血液中甘油三酯的 来源不甚了解,错选了A;13.1%的考生对胰高血糖素 和血脂代谢的关系掌握不到位,错选了D。总体来说, 在教学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对脂类代谢和血脂调节综合知 识的梳理,才能将这部分知识复习到位。
1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15.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 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n-mB.n-2m C.n+m D.n+2m [正确选项] C [难度] 0 .55 [区分度] 0.48
[测量目标] 分析和判断能力、能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 析和计算。 [知识内容] 生命的基础、生命的物质与结构基础、蛋白质的结构 [试题分析] 试题考查考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计算蛋 白质中最少氧原子个数的能力,考生应该在知道氨基酸 缩合成多肽链的过程的基础上作答。氨基酸通过肽键连 接成肽链,每一个肽键含有一个氧原子,肽键数=氨基 酸个数--肽链数。故该蛋白质肽键中的氧原子有 (n-m)个。每条肽链的一端有一个自由的羧基,其中含 有2个氧原子,该蛋白质自由的羧基中,有2m个氧原 子。氨基酸侧链所连接的基团中(R)也有可能有氧原 子,所以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n-m)+2m=n+m个。
[答题分析] 计算能力一直是生命科学考生群体的 弱项,本题的正确率仅有55.3%,有 22.5%的考生选择A选项,可能是仅计算 到蛋白质肽链中的氧原子有(n-m)个,而 忽略了每条肽链的一端有一个自由的 羧基,其中含有2个氧原子。
17.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17.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 [正确选项] D [难度] 0 .44 [区分度] 0.43
[测量目标] 分析和判断能力、能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 析和计算。 [知识内容] 生命的基础、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 和表达。 [试题分析] 本题选材于相关研究中经常遇到的由多肽相对分子量估 算其基因长度的基本技能,以期测试考生对多肽链组成 与生物合成机理、密码子编码原理和基因结构等知识点 的理解掌握水平,以及相应的计算能力。设:该多肽由 由X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由题意可知,110X-18(X-1) =2778,解出X=30。考虑到基因包含终止密码子,则该 多肽编码基因的长度至少有93对碱基。A和B干扰项均针 对忽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而A和C干扰项则 针对未将终止密码子计入基因长度的疏忽。
[答题分析] 本题共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考虑终止密 码子时基因的长度;二是氨基酸在缩合 合为多肽时会释放出水。错选A、B的 考生显然是忽略了将水分子的质量除 去;错选C的考生虽然考虑到除去水分 子,却没有将终止密码子考虑进去。
19.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19.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 组合中,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 ) ①目镜10× ②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选项] D [难度] 0 .48 [区分度] 0.28
[测量目标] 生命科学探究能力、能观察与分析基本实验现象。 [知识内容] 生命的基础、实验与实验设计、显微镜测微尺的使用。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使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大小 的原理。因为目镜测微尺自身大小不随着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大 小而改变,故视野内所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越大,测微尺每 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就越小。经过这个思维转换后,考生只 需判断,四个选项中哪种组合下,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显微 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正 确选项是D。 [答题分析] 因为本题考查了与测微尺使用相关的操作原理,对实际 使用测微尺测量过细胞大小的考生来说,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目,但数据显示只有48.4%的得分率,其余三个干扰项的干扰 效应较为均衡。这反映出考生对高倍镜的计算原理、测微尺的 使用方法都不够熟悉,说明教学中还应加强实验的实践教学, 而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实验原理。
22.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22.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 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正确选项] A [难度] 0 .48 [区分度] 0.28
[测量目标] 分析和判断能力、能从试题中找出有关生物学现象、事 实、过程,分析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作出判断。 [知识内容] 生命的的过程、生命的延续、基因重组与染色体畸变。 [试题分析] 本题以识图辨义的方式考察考生对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 变中易位两个概念的准确性理解水平,基因重组是指 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交换:而 染色体畸变之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同源交 换。图中一对染色体以长度相同表示同源染色体,以色 泽区分不同染色体;图②则以长度和色泽差异表示非同 源及不同的染色体。
[答题分析] 本题正确率仅有33.1%。选择了干扰项 的考生不能准确区分易位和重组。不 知道易位和重组的差异在于发生交换 的染色体不同,因此产生的交换结果 也不同;也有可能是考生空间想象力 较差,未能准确提取图②中的信息, 辨别出图②所示为一对非同源染色 体,有31.4%的考生选择了干扰项C, 可能是考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后猜测 答案造成,这也是造成本题区分度低的 主要原因。
25.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 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 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 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 [正确选项] C [难度] 0.44 [区分度] 0.21
[测量目标] 获取、处理信息与表达的能力;能从试题的文字、图中获取和鉴别有效信息;能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正确回答问题。 [知识内容] 生命的基础、生物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 [试题分析] 本题通过一个涉及蓍草株高与生长环境相互关联的实验,侧重考察考生对给定的图示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并判断实验结论真伪的能力,需要运用到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多重知识点。由直观的图示实验结果可知,从不同海拔高度采集蓍草种子,当生长在相同的环境中时,其株高性状仍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然而,这种差异并不能归结为物种多样性,因为采集的蓍草属同一物种,即A选项错误;其次,题干中已提供了“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等信息,同种之间是可以杂交的,因此B选项也不能成立;再次,一般而言,海拔高度越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这些因素均不利于植物生长,然而实验结果却表明,即便来自不同海拔高的蓍草种子被种植在海拔高度相同的花园中,其生长状况还是不同的,但缺乏原有数据,故D选项错误。
[答题分析] 本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 求,正确率只有44.1%,难度较大,这 是造成区分度不高的原因之一。错选A 的考生没有正确理解物种多样性的含 义;错选D的考生尽管分析出了不同海 拔高度种子在花园中的株高不同,但 因为逻辑思维不够严密,在不知道蓍 草在原海拔高度的生长状况的前提下 作出了错误判断。
28.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正确选项] C [难度] 0.48 [区分度] 0.22
[测量目标] 获取、处理信息和表达的能力;能将获取的信息和已有 知识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能用文字、图、表正 确回答问题。 [知识内容] 生命的过程、生命活动的调节、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 递。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判断的能力。考生应在知道膜电位形成原理的基础上作答。题干中给出一个典型的测量膜电位的装置,在A、B两点均处于静息状态时,A处测得为膜内负电位,B处测得膜外正电位。电位差异记录为负值,以此进行类比,当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后,在静息状态下,A、B点所测均为正电位,初始电位差为0,但随着兴奋在膜上的传导,A点电位先从静息状态的正变为负,此时电位差变为负值,随着A点逐渐从兴奋状态恢复到静息状态,B点从膜外正电位变为负电位,此时电位差为正值,故正确选项为C。
[答题分析] 只有47.7%的考生做出了正确选择。选 择B的考生未能分辨出图示信息表明至 少发生了两次有效刺激,且只有A、B 点电极位置未变化才有可能。选择D的 25.2%完全记错了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 的特点,该选项只有发生在A、B点电 极均置于膜内时才正确。
29.小麦的粒色受不边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29.小麦的粒色受不边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 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 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 (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 则F2的表现型有(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正确选项] B [难度] 0.59 [区分度] 0.42
[测量目标]分析和判断能力;能从试题中找出有关生物学现象和事[测量目标]分析和判断能力;能从试题中找出有关生物学现象和事 实,分析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作出判断。 [知识内容] 生命的的过程、生命的延续、多基因遗传。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能力,考生 应在知识数量性状的涵义、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基 础上作答,考生应从题干的描述分析出此处描述的是一个数 量性状,这种由多对基因决定一个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多基 因遗传,多基因遗传中每对基因以微效、累积的方式影响基 因所控制的性状,将此原理联系到本题的实际情况。即:基 因型中,R的数目越多,麦粒颜色越深:简单地说即表现型 随着基因型中R的数目不同而不同。故F2的表现型有一个R、 两个R、三个R、四个R、没有R(全是r)五种。 [答题分析] 有58.6%的考生做出了正确选择。有2.3%的考生选择 C,这部分考生未能正确理解数量性状与多基因遗传的关 系,误将R1、R2、r1、r2当做控制四个不同性状的基因进了 自由组合。
33.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33.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难度] 第(1)小题到第(3)小题分别为0.79 0.54 0.67 [区分度] 第(1)小题到第(3)小题分别为0.58 0.59 0.38 第33题各小题平均分
[答题分析]第33题满分9分,全体平均分为5.99分。 [答题分析]第33题满分9分,全体平均分为5.99分。 (1)本小题满分4分,全体平均分3.17分。第四、三、二层次的考生均分都高于全体平均分,第一层次考生表现较差,错误集中在后两个填充,主要错误类型:1)未能辨别出结构15是核仁,或不了解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这是该题中最普遍的错误:2)不知道液泡中含有水溶性色素,且较为普遍的错误是认为叶绿体中含有水溶性色素。 (2)本小题满分4分,全体平均分2.15分。第二层次考生的平均分接近全体平均分,说明该题难度中下。具有普遍性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一空和第四空。 (3)本小题满分1分,全体平均分0.67分。大多数考生对遗传物质传递掌握得比较好。
3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难度] 第(1)到第(5)小题分别为0.52 0.83 0.78 0.57 0.55 [区分度] 第(1)到第(5)小题分别为0.50 0.54 0.55 0.63 0.51 (1)主要错误在第一空,考生普遍对新种产生过程演变这一环节 理解不够彻底,很多考生甚至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混淆。本 平均分低的原因还与本题需要考生进行信息转换有关。 (2)本小题满分为2分,全体平均分1.66,考生对种群的概念掌握 得较好 。 (3)本小题满分为1分,全体平均分0.78,考生对基因库的概念掌 握得较好 。 (4)本小题满分为4分,全体平均分1.72,因为与第(1)小题一样 是识图并进行分析的题目,本题平均分也较低。第一、二层
考生平均都低于平均分,说明这两个层次的考生分析能力有欠缺,主要错误有:1)考生不能区分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生存斗争的概念;2)不能正确分析不同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考生平均都低于平均分,说明这两个层次的考生分析能力有欠缺,主要错误有:1)考生不能区分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和生存斗争的概念;2)不能正确分析不同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本小题满分为2分,全体平均分为1.1分。本小题第一空需要考生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后进行判断。第一空主要错误类型为,很多考生从图中提取信息失败,或在对信息分析过程中混淆了特种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第二空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对生物技术在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不了解。 总之,本大题的答题情况显示,考生对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对进化的具体实例的分析能力较为欠缺,对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掌握较为欠缺 。
35.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图回答。35.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图回答。 [难度] 第(1)到第(3)小题分别为0.61 0.49 0.74 [区分度] 第(1)到第(3)小题分别为0.52 0.51 0.59 37.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p53基因,生物技术可对此类基因的变化进行检测。 [难度] 第(1)到第(4)小题分别为0.53 0.83 0.49 0.21 [区分度] 第(1)到第(4)小题分别为0.47 0.44 0.46 0.21 第37题各小题平均分
T38题 [难度] 第(1)到第(4)小题分别为0.74 0.52 0.45 0.67 [区分度] 第(1)到第(4)小题分别为0.51 0.56 0.58 0.55 T39题 [难度] 第(1)到第(5)小题分别为0.58 0.66 0.64 0.69 0.67 [区分度] 第(1)到第(5)小题分别为0.51 0.33 0.57 0.50 0.46 T40题 [难度] 第(1)到第(3)小题分别为0.84 0.57 0.57 [区分度] 第(1)到第(3)小题分别为0.33 0.62 0.62 T41题 [难度] 第(1)到第(5)小题分别为0.80 0.88 0.48 0.80 0.39 [区分度] 第(1)到第(5)小题分别为0.16 0.24 0.30 0.17 0.56
全卷小结——问题透视 1、新增内容表现欠佳 2、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 3、联系与建构不强 4、实验与探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