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898 Views
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 2012 年修定 ).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題. 簡述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簡述傳染病預防方法(以不同傳染途徑為根基)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敏霞技術員. 解說 《社會 服務 設施 傳染病 監測》 傳染病群集性事件通報機制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穗芬高級技術員. 簡述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簡述傳染病預防方法(以不同傳染途徑為根基)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敏霞技術員. 現有指引 : 2006 制定 2012 年進行修定. 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傳染病的概念
E N D
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2012年修定)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題 • 簡述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 簡述傳染病預防方法(以不同傳染途徑為根基)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敏霞技術員 • 解說《社會服務設施傳染病監測》 • 傳染病群集性事件通報機制 •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穗芬高級技術員
簡述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 簡述傳染病預防方法(以不同傳染途徑為根基)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關敏霞技術員
現有指引: 2006制定 • 2012年進行修定
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 傳染病的概念 • 一般衛生指引 • 傳染病預防措施 • 傳染病爆發處理措施 新增 修定
新修定社會住宿設施傳染病指引 • 部份指引(洗手、防護衣穿著) 圖示
傳染病爆發處理 • 傳染病處理 • 懷疑傳染病爆發時基本處理: • 傳染病通報 • 傳染病爆發時消毒清潔處理: • 爆發處理(呼吸道感染爆發、胃腸道感染、食物中毒、疥瘡) 1. 更改新通報準則 2. 以症狀監測提示 3. 更改新通報表格
新 每天自我填寫進行監測
舊通報準則 設施在間隔不超過10天內有2位或以上員工和/或服務使用者(或其他相關連的人士) 新通報準則 如社會設施內有相繼發熱(體溫高於攝氏37.5度)或同時出現相似症狀的人數較平日多時
新 當症狀數比平日多時,即填寫此表
傳染病的概念 • 何謂傳染病? • 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宿主) • 何謂傳染病爆發? • 為何社會住宿設施易爆發傳染病?
傳染病的概念 • 何謂傳染病? 是指能夠在人群中或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此類疾病是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內引起,病原體在體內繁殖或產生毒素,並對正常細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壞,嚴重時可引致死亡。這些病原體,能通過多種途徑,從一個傳染源(例如病人、病畜)傳到另一個人身上,在人與人或動物與人之間相互傳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樣疾病。
傳染病的概念 • 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者(宿主) • 傳染源:是指病原體已在體內繁殖並能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即病人、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 •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由一處到另一處的移動方式(如肺結核通過空氣傳播)。有些傳染病能以超過一種的方式傳播,例如:水痘可以經接觸或空氣傳播。 • 易感者(宿主):對某一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的人
傳染病的概念 • 何謂傳染病爆發? • 當服務使用者或員工相繼出現類似病徵,而病者數目比平日的為高,在流行病學角度便是爆發。常見的例子是流行性感冒的爆發,通常見於每年二、三月及七、八月。
傳染病的概念 • 為何社會住宿設施易爆發傳染病? • 社會住宿設施是集體居住的環境; • 人與人之間的緊密接觸,容易導致交叉感染,即是病原體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 • 傳染源可來員工、訪客或服務使用者﹙如剛出醫院的服務使用者﹚。
傳染病預防 傳染源 (病人、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等) 病者早診治、隔離; 消毒病原體 健康生活模式 增加個人抵抗力 免疫注射 宿主 (易感者) 傳染途徑 (接觸、空氣、飲食傳播等) 採取感染控制措施 注意食物及環境衛生
解說《社會服務設施傳染病監測》 • 傳染病群集性事件通報機制 -衛生局 陳穗芬高級技術員
2010-2011年澳門前五位強制性申報疾病 *根據2010和2011年平均人口計算
2010-2012年錄得社會服務設施群集性事件 • 2010年: 9宗 • 諾沃克類病毒、流感 • 2011年: 12宗 • 諾沃克類病毒、流感、腸病毒感染 • 2012年(截至9月20日): 3宗 • 諾沃克類病毒、流感 真的? 漏報?
舊通報準則 • 如設施在間隔不超過10天內有2位或以上員工和/或服務使用者(或其他相關連的人士)出現發熱(體溫高於攝氏38.5度) • 缺點 • 時間段長: 10天 • 不敏感 • 多樣社會住宿設施: 兒童院舍、護老院舍等 • 各種傳染病潛伏期不同
新通報準則 社會設施內服務使用者和/或員工相繼出現發熱(體溫高於攝氏37.5度)或出現相似症狀的人數較平日多
如何得知 ‘人數比平日多’ ?? 《社會服務設施傳染病監測》
《社會服務設施傳染病監測》 • 哪些社會服務設施適合進行《社會服務設施傳染病監測》? • 設施內的服務對象數目穩定,流動性低.
背景 背景 • 社會服務設施是傳染病發生的重要場所。大部分服務使用者對傳染病的免疫力較低,而且設施內彼此接獲密切,一旦有傳染病就可能會發生交互感染之聚集現象。
目的 目的 • 為更好地監測社會服務設施的傳染病發生。通過有系統的主動監測發現一些常見或不尋常的傳染病情況。 • 對傳染病的爆發早期發現、從而作出干預和及時控制疫情擴散。
對象 對象 • 由於對傳染病的爆發早期發現、從而作出干預和及時控制疫情擴散。
方法 方法 • 設施每日為服務使用者和員工進行症狀監測,填寫《社會服務設施傳染病監測表》作記錄並保存 • 記錄將作為設施內疾病基綫資料,以適時發現傳染病事件。
監測資料 • 監測範圍:可填寫1張/多張監測表 • 設施內所有人員: 服務使用者及員工 • 參與設施可按實際環境分劃: 樓層、區域或房間
監測資料 • 監測時間 • 建議每天某些時段為服務使用者/員工進行2-3次監測。如人力資源緊張或其他原因等,則每天須至少進行1次監測; • 例子1:某兒童及青年院舍每天早上7時半為院友作症狀監測,並填寫監測表; • 例子2:某安老院舍每天分別於早上9時及下午5時為院友作症狀監測,這2時段出現症狀的累計人數為當天的監測結果,填寫於監測表。
監測資料 • 監測內容: 傳染病症狀 • 發燒 • 咽痛/流涕/咳嗽(感冒)、 • 腹瀉 • 皮疹(包括手足口病) • 其他…… • 監測表保存時間:建議最少 1年
具體欄填寫-監測對象 • 可填寫整間設施,如全院舍; • 可按房號:例:女3人房、A房等; • 可按樓層:例 3樓 • 原則-按院舍條件, 盡量方便記錄及容易察看
具體欄填寫-監測對象 例子:以房為單位, 易於記錄及察看
具體欄填寫-監測人數 為監測對象的人數
具體欄填寫-病徴 • 服務使用者 / 員工出現表內監測之病徵便應計算入表內: • 發燒 • 咽痛/流涕/咳嗽(包括感冒) • 腹瀉/嘔吐/腹痛 • 皮膚出疹(包括手足口病) • 其他 Others
具體欄填寫-病徵 • 服務使用者 / 員工如同時出現一種以上的病徵,應分別將病徵計入不同病徵內 • 例如服務使用者A有發燒及腹瀉2種病徵,填寫表格時應分別在“發燒”及“腹瀉”欄中各計算1人次 • 如患者症狀持續,症狀欄應繼續填寫
具體欄填寫-病徵 1/9 院友A出現發熱和腹瀉,須分別記錄於症狀欄內 2/9 院友A仍有發熱和腹瀉
具體欄填寫-病徵 • 如服務使用者 / 員工出現咽痛、流涕或咳嗽其中任何一項,應填入‘咽痛/流涕/咳嗽’欄 3/9 院友B出現咽痛,須記錄於《咽痛/流涕/咳嗽》欄內
具體欄填寫-病徵 • 如服務使用者 / 員工患上手足口病,可計入‘皮膚出疹’欄; 3/9 院友C患上手足口病,可計入‘皮膚出疹’欄
具體欄填寫-病徵 • “其他”欄 • 不清楚的傳染病病徵 • 表內沒註明的傳染病病徵 • 若只知道服務使用者 / 員工患上某一傳染病,例如“急性結膜炎”
具體欄填寫-病徵 3/1 院友D出現因眼睛刺癢求診, 診斷為急性結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