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54 Views
2005-03-14 09:21:22 新京报 司机酒后驾车 失控轿车空中“翻跟斗”. 2008 年 10 月 07 日 11:24 新安晚报. “问题奶粉”事件让普通老百姓认识到了一种并不普通的化学物质 —— 三聚氰胺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继而普及到市场上所有的奶制品都必须经过检测,只有通过检测的才能上市销售 …. 真元宝. 假元宝. 2005 年 3 月 16 日, 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停售这两种产品…….
E N D
2005-03-14 09:21:22 新京报司机酒后驾车 失控轿车空中“翻跟斗”
2008年10月07日11:24新安晚报 “问题奶粉”事件让普通老百姓认识到了一种并不普通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查,继而普及到市场上所有的奶制品都必须经过检测,只有通过检测的才能上市销售…
真元宝 假元宝
2005年3月16日,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停售这两种产品……2005年3月16日,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发表公开声明,宣布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国内所有肯德基餐厅停售这两种产品…… • 肯德基含苏丹红 新奥尔良烤翅和烤鸡腿堡停售 我国30家企业88种食品被检出 含有苏丹红
你了解吗? 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是指根据物质具有的不同的特性,利用这种特性上的差异,选择适当的试剂、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物质区分或鉴定。 鉴定: 对某一物质的定性实验,指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 (确定成分) 鉴别: 指利用物质的特性,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若干种物质区分开来的操作。 (区别物质) 推断: 指根据已经进行的检验步骤,反应现象和物质的性质,分析推断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并判断什么物质可能存在或一定不存在。
思考? 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别下列物质? 食盐与糖 NaOH固体与NaCl固体 浓盐酸与水 无水硫酸铜与纯碱 酒精 、汽油与四氯化碳 常见物质的检验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和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 ①一般步骤: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②常用方法:指示剂或试纸法、滴加试剂法、混合或互滴法、加热法、点燃法。 红(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 酸碱指示剂: 酚酞(无色) 石蕊(紫色) 甲基橙(橙色) 酸 无色 红色 红色 碱 红色蓝色黄色
(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NH4Cl + NaOH == NH3 + NaCl + H2O 实验现象:均有气味的气体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色。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NH4Cl、(NH4)2SO4溶液,再各加入1mL 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观察实验现象。 刺激性 蓝 反应方程式: 取少量试样,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即有NH4+。 NH4+检验方法:
讨论与思考: 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下面有几位同学在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请评价? A、加NaOH溶液,加热,将红色的石蕊试纸放在试管溶液中 NH4+(铵盐)的检验方法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碱液混合加热,有刺激性气体,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该试样中含有NH4+。 B、加NaOH溶液,加热,将蓝色的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NaOH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NH4Cl + AgNO3 == AgCl + NH4NO3 KCl + AgNO3 == AgCl +KNO3 实验现象:试管内有生成,再滴入几滴稀硝后。 反应方程式: 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NH4Cl、KCl溶液,各滴加 3 滴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溶解 取少量试样,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即有Cl-。 Cl-检验方法:
思考:为什么要用稀硝酸?作用是什么?能用其他酸代替么?思考:为什么要用稀硝酸?作用是什么?能用其他酸代替么? 1、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 2、不能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代替,因为会引入Cl-和SO42-。
(NH4)2SO4 + BaCl2 == BaSO4 + 2NH4Cl K2SO4 + BaCl2 == BaSO4 + 2KCl 实验现象:试管内有生成,再滴入几滴稀盐后。 反应方程式: 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NH4)2SO4、K2SO4溶液,各滴加3滴BaCl2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溶解
思考: 1、能不能改为加入Ba(NO3)2并加入酸来检验SO42-呢? 实验:取少量Na2SO3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现象:有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产生。 2、能与BaCl2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酸)的物质可能有哪些? 3、用BaCl2与稀盐酸检验SO42-时,如果有Ag+,在不改变检验试剂的情况下,如何排除Ag+的干扰? SO42-检验方法:取少量试样,加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即有SO42-。
思考:如何鉴别(NH4)2SO4、K2SO4? 思考:如何鉴别Na2SO4和 K2SO4? 结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未知溶液,再各加入1mL NaOH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NH4)2SO4溶液,则另一瓶为K2SO4 溶液。
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征焰色,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方法: (1)洗:用稀盐酸洗铂丝。 (2)烧:将洗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 (3)蘸:用铂丝蘸取试样。 (4)烧:将沾在铂丝上试样在火焰上灼烧。
钠、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Na元素 K元素 (透过钴玻璃观察) 思考: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吗?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紫红 黄色紫色砖红色 洋红色 黄绿色 一些金属的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aCl2溶液、盐酸、澄清石灰水 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生成不溶HNO3的白色沉淀 AgNO3溶液、稀硝酸 先加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有白色沉淀 稀盐酸、BaCl2溶液 用铂丝蘸取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同上,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紫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变红 酚酞
练一练: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 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 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 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
B • 1.现有a硫酸镁、b硝酸钡、c氢氧化钠、d氯化铜、e氯化钾等五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加以鉴别,则鉴别的先后顺序为( ) • A、abcde B、dcabe • C、acdbe D、bacde • 2.某试样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下列对该试样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肯定是钠单质 B.肯定是钠的化合物 • C.肯定含有钠元素 D.可能含有钾元素 C
3.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为了检验它们,正确的操作是?3.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为了检验它们,正确的操作是? 先加过量的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若有沉淀则滤去),再加AgNO3溶液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B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B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此白色固体,溶解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过滤沉淀,并将沉淀移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生成; ③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该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BaCl2、Na2CO3 Na2SO4 NaCl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BaCl2+AgNO3=AgCl ↓+Ba(NO3)2
拓展视野 仪器分析法 图谱 红外光谱仪 用红外光谱仪来确定: 物质中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基团
用元素分析仪测定: 物质中是否含C、H、O、N、S等元素
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 物质中是否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