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 likes | 2.15k Views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江 西省安全宣传教育中心 地址 : 南昌市抚河南路 199 号 朱晴 手机: 13177848708 e-mail : chen19870215@163.com.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目的: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熟悉、掌握 ):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本质安全、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 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
E N D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江西省安全宣传教育中心地址:南昌市抚河南路199号朱晴手机:13177848708 e-mail:chen19870215@163.com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 目的: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基本概念 • 主要内容(熟悉、掌握): •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本质安全、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 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
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管理 •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 安全生产管理: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危险、安全和本质安全 • 危险:可造成某种后果的不良事件,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或特定情况下,将发生的可能性。常指危害或危害因素。 • 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的实质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 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监控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 • 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 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 • 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目前共10类,115种。(张海潮,开胸验肺) •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
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 • 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 劳动保护:等同于“职业安全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概念的习惯用语。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简介 • (略) • 目的:检验对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 主要内容: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了解系统安全理论,掌握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基本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 安全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而产生和发展的; • 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劳动,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工人运动推动了安全生产管理 • 20世纪以后,科技进步和生产复杂化,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强化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 •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探索和推广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 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任重道远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系统安全基本含义 • 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在一个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的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并且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风险控制基本原则 •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 风险=可能性×严重程度 • 考虑风险控制措施时,按照以下优先顺序原则: --消除危险、危害 --取代或替代高危险、危害 --隔离危险、危害 --分离危险、危害(遥控等) --采用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如限制接触时间) --采用预警系统 --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事故预防基本原则 • “3E”原则: • Engineering—工程技术改进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 • Education—教育(说服教育和人员调整) 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 Enforcement—强制或惩戒 必要的行政和法律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安全管理几项主要工作内容 • 名称:承担主体。工作性质。任务或方法 • 监察:安监部门。强制性行政执法。审查批准、现场监察和行政处罚。 • 监督:社会、公众、工会组织等相关方。社会权利与义务。经常性的社会舆论媒体宣传、投诉、举报等 • 检查: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和落实。团队、周期性、自上而下的巡视检查。 • 评价:有资质的评价组织。监督指导下的中介服务(强制)。定量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合同约定)。 • 评估:生产经营单位。有组织的企业自我管理。部门统一布置,企业定期自评按要求上报。 • 审核(认证):认可的认证机构。第三方中介技术服务(自愿)。合同约定对法规和承诺的符合性审核。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 目的:了解和熟悉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 主要内容: • 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 熟悉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其含义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方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3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002年11月1日实施。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005年10月8日召开。 • 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1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3日 第九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 • 1、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1949-1983) •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1984-2004)(安全生产法,2002年) •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05年至今),但法律还没有修订。
“安全第一”由来 • “安全第一”这个词最早是美国钢铁公司B·H·凯里董事长提出来的。1906年,凯里从长期接连不断的事故中得出教训,下决心摆脱焦头烂额的困境;他别出心裁地把公司提出的经营方针加以变动,将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这项方针的改动,既保障了雇员的安全,又使质量、产量得到保证,凯里“安全第一"的口号和他的安全措施取得了成功,震动了美国的实业界。1912年,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定有关安全的法律草案。1917年英国的伦敦也成立了安全协会。从此"安全第一"的口号为许多企业和管理部门所接受。
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含义 • 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建设,变行政管理为法制管理(人管、法治、技防) • 理顺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 积极采取各种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 坚持安全生产的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 • 不断进行安全管理改革,积极推行安全管理现代化 • 重视伤亡事故调查、统计分析工作 • 认识安全生产的规律,加强安全科技研究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本章基本要求 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熟悉安全生产投入制度 熟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熟悉工伤保险制度 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 掌握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掌握“三同时”制度 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 2.1安全生产责任制 • 2.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 2.3安全生产投入 • 2.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2.5建设项目“三同时” • 2.6安全生产检查 • 2.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 2.8 检维修 • 2.9职业危害 • 2.10工伤保险 • 2.11事故调查和处理 • 2.12安全标准化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政府统一领导 • 部门依法监管 • 企业全面负责 • 社会监督支持
2.1安全生产责任制 • 概念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的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 核心 生产工作与安全工作“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 原则 全员、全层次、全过程、全天候。 • 要求 符合法规;协调一致;可操作;有组织保证;有监督检查。 • 目的 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安全管理机制与运行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 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自主保安。 • 体现安全生产方针 • 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 (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 • 事故责任追究的要求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 横向到边 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1)安委会;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3)机械、动力、设备部门;4)生产、技术、计划、调度、质量、计量部门;5)消防、保卫部门; 6)职业卫生、环保部门;7)供销、运输部门; 8)基建(工程)部门;9)劳动人事、教育部门;10)财务部门;11)工会部门; 12)科研、设计、规划部门;13)行政、后勤部门; 14)其他有关部门等。 • 纵向到底 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其他负责人、单位中层负责人、班组长、管理人员、岗位作业人员 签定责任状 不留死角
2.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 2.2.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性质 内设机构 •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用 落实\组织\负责\整改\监督 •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原则 符合<安全生产法要求>,适应企业的规模和危险性
2.2.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求 • 机构:根据实际情况 • 人员: 高风险(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单位:专职 其他单位: 300人以上:专职人员,并按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300人以下:专职/兼职/外聘(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如注册安全工程师) • 人数:根据实际情况(按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
2.3 安全生产投入 • 职业安全卫生费用分为两大类: 预防费用和事故费用 • 安全生产投入 —预防费用 • 要求与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保证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 安全生产投入用途:安技措工程,完善安全设施,课题研究,培训教育,劳动保护等。 • 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综合利用项目利润;事业经费包干节余和计划外收入; • 资金保证: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
2.3 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 • 安全技术措施项目范围 是安全投入的主要方面,包括:安全、卫生、辅助措施和教育四大方面。 • 原则:要考虑风险性、技术、经济、效果,抓重点。 • 时机:应在第三季度,与生产等计划同时编制
2.3 安全生产投入 • 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方法(过程或程序) • 领导布置任务 (布置) • 下属提出计划 (计划) • 编制具体措施 (编制) • 组织群众讨论 (讨论) • 主管部门汇总审查(审查) • 联合会审确定项目(确定) • 报请上级部门审批(审批) • 下达实施 (实施)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1安全生产法要求 • 高风险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考核上岗(安监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 高风险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考核上岗(同上) • 从业人员合格上岗(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再培训每年不得少于20学时,转岗复岗经考试) • 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岗位培训上岗(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 • 特种作业持证上岗(专门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并定期复审。)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2安全生产教育分类 • 按对象: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其他管理人员;员工 • 按内容:法制;道德;技术;技能,意识。 • 按级别:厂级;车间级;班组级。 • 按性质:一般安全知识;特种作业安全知识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3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教育 ⑴原则:通过资质单位岗位资格安全培训认证。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⑵规定:高风险单位≥48学时/年;再培训≥16学时/年。 其他单位≥24学时/年;再培训≥8学时/年。 ⑶内容: ①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②安全管理知识、方法与技术 ③重大事故防范、调查与处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④先进经验 ⑤典型事故案例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3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 ⑴原则:通过资质单位岗位资格安全培训认证。应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任职并按规定参加每年再培训。 ⑵规定:高风险单位≥48学时/年;再培训≥16学时/年。 其他单位≥24学时/年;再培训≥8学时/年。 ⑶内容: 应比主要负责人多掌握具体管理知识: ①工伤保险的规定 ②事故和职业病管理(统计、报告、调查、处理) ③事故现场勘验,应急措施。 ④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4其他管理人员的培训 • 中层管理人员: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再教育。熟悉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统一教材,统一时间,分散自学与集中教授相结合。 • 班组长: 由企业自行组织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培训,掌握本班组的安全技术、技能知识,安全操作规程,防护用品知识。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5新入厂员工的培训 • 主要形式为三级教育,即:三级教育(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的对象为新入厂员工。 • 培训学时要求:企业新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8学时、 8学时、 56学时)。 • 培训内容主要为: 一、厂级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本岗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有关事故案例; (5)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二、车间(工段)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二、车间(工段)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1)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工段)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有关事故案例; (8)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三、班组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 • (1)本岗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4)有关事故案例;(5)主要危险因素及事故防范应急措施、防护用品(用具、设施)应用。(如何工作,如何防护)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6转岗、复岗、四新人员等培训 企业从业人员转岗、脱离岗位一年以上(含一年)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 企业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进入作业现场前,作业现场所在基层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保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要求: 培训级别:车间级(第二级)或技术部门 培训形式:授课或现场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 培训结果:考试,建档(记录)。
2.4.7日常安全教育 管理企业部门、班组应按照月度安全活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和基本功训练。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学时(全年不少于20学时)。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1次班组安全活动,基层单位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2次班组安全活动。 管理部门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学时。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1次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管理部门、班组月度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等内容的训练,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像; 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9、其它安全活动。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7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特种作业人员条件 ⑴年满18周岁 ⑵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⑶身体健康,无职业禁忌症 ⑷考核合格
2.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4.7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特种作业范围:略 • 培训层次: ⑴资格培训:集中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⑵复审培训:一般两年;本工种10年以上者4年;离岗半年以上者重新进行操作技能考核。 • 培训内容: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次之为安全技术理论。 • 培训机构:国家资质认可,考教分离。 • 培训教材:三统一:大纲、教材、证件。 • 证书发放: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签发,全国通用。
2.5建设项目“三同时”2.5.1概述 • “三同时”发展三阶段 ㈠准备起步阶段:1978~1988部分地区实施 ㈡巩固实施阶段:1988~1995全国范围开展 ㈢发展完善阶段:1995~今 确定法律地位(36号文) • “三同时”针对项目 境内新、改、扩建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引进项目 。
2.5建设项目“三同时”2.5.2法律依据 •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原则规定。 • 《劳动法》第五十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管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
2.5建设项目“三同时” 2.5.3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施 工 试生产 竣工验收
2.5 建设项目“三同时”2.5.4 “三同时”内容 • 定义 新、改、扩建项目的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职业安全卫生设施 主要包括: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个体防护措施、生产性辅助设施。
2.5 建设项目“三同时”2.5.4 “三同时”内容 ㈠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必须进行安全条件论证,提出职业安全卫生设施资金计划,并写入可研报告。 • 建设项目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安全预评价和职业卫生预评价,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 《安全预评价报告》和《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报安监机构审查批复 。
2.5建设项目“三同时”2.5.4“三同时”内容 ㈡进行初步设计文件时,同时编制《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落实预评价提出的各项措施。报送安监管理机构审查批复 ㈢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㈣试生产阶段 • 制定试生产方案并备案(要求附四方验收意见),同时进行设施调试、考核、总结; • 实施安全管理(培训、制定规章制度、事故预防措施、应急预案)。 • 劳动条件检测和安全设施设备的检测检验(毒物、粉尘、噪声等;消防设施、防雷装置、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压力表、安全阀等) • 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报安监机构审查批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