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2010 年中国经济

2010 年中国经济. 主讲:杜 春 华 单位:学校办公室 联系: 13688418804 dch@cdut.edu.cn. 大 纲. 引言 一、“ V” 型胜利来之不易 二、 2009 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三、 2010 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四、 2010 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引 言. 从 2008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遇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16%. 3.8%. 财政收入增长. 20%. -3.1%. 上千万的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

loki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0 年中国经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中国经济 主讲:杜 春 华 单位:学校办公室 联系:13688418804 dch@cdut.edu.cn

  2. 大 纲 引言 一、“V”型胜利来之不易 二、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三、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四、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3. 引 言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遇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16% 3.8% 财政收入增长 20% -3.1% 上千万的农民工被迫回到家乡,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

  4.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宝贵! 引 言

  5. 一、V型胜利来之不易

  6. 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 国际收支 平衡状况 宏观经济 四大指标 物价上涨率

  7. 1.先看经济增长率 2009年 世界其他国家 2009年 中 国 中国GDP:335353亿元 增长8.7% 世界GDP:下降2.2% 美、欧、日负增长

  8. 2.看失业和就业 中国是全世界 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9亿 中国 6亿 加拿大 16—65岁 劳动年龄人口 意大利 法 国 总人口 德 国 英 国 日 本 美 国

  9. 2.看失业和就业 中国是全世界 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每年新增就业 大学生: 600万 高中生: 600万 合 计:1200万 捷克全国总人口1020万

  10. 3.看物价涨落 争论 2009年中国物价走势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PK

  11. 3.看物价涨落 通胀 风险 第一个风险 输入性通货膨胀 52% 70% 62%

  12. 通胀 风险 3.看物价涨落 第二个风险 个别商品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全局性问题 中美CPI构成比较

  13. 通胀 风险 3.看物价涨落 第三个风险 货币和信贷的投放 M2↑= GDP↑+ CPI↑

  14. 3.看物价涨落 抑制通胀 第一个因素 农业稳定、粮食增收 2009年粮食产量达10616亿斤,实现连续6年丰产。

  15. 3.看物价涨落 抑制通胀 第二个因素 产能过剩 家电下乡,农民有电视了,有洗衣机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但更重要的是救活了这些家电企业。

  16. 3.看物价涨落 抑制通胀 第三个因素 总需求不足也会抑制价格上涨

  17. 3.看物价涨落 抑制通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有关部门加大了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力度: 一是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二是加强土地收支管理,土地首付提高到50% 三是银监会重申要严格“二套房政策” 四是各地陆续公布了2010年房地产供给计划,北京明确2010年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用地将超过总供地的50% 我们有能力使全年的物价处在温和可控

  18. 4.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增加额比上年减少。2009年储备资产增加393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增加额比上年下降了18%。 趋于改善 国际收支状况 二是经常项目顺差的绝对额下降,其占GDP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7%,其中投资、消费分别拉动GDP增长8个和4.6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19. 4.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收支实现双顺差的基本面; 顺差产生的原因 第二,国际收支大量顺差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特点的综合反映,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消费投资出口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收支顺差扩大的内在原因; 第三,国际收支顺差与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第四,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五,居民的投资渠道仍然较少,大量的顺差不能通过“藏汇于民”的有效投资和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出来平衡; 第六,面临较大国际经济波动风险,平衡国际收支的措施需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 结语 用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看中国经济,应该说,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21. 二、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22. (一)稳步上升趋势基本确立 •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8.7%,增速比2008年回落0.9 % 。 • 连续3个季度的持续上升,表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明确。 (二)工农业稳中有升 • 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工业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也就是10616亿斤,比2009年增长0.4% 。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8年增长11%,增速比2008年回落1.9 % 。

  23. (三)投资和消费增势强劲 •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2008年增长30.1%,增速比2008年加快4.6 % 。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2008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2008年同期加快2.1 % 。 • 2009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内需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进出口跌幅收窄 • 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 • 去年全年的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去年的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994亿美元。

  24. (五)CPI和PPI环比由降转升 •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2008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11月份同比的涨幅由负转正. •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2009年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 • 二者均呈现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态势。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2009年增长8.8%、8.2%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8.5%。 (七)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 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加快2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25. 三、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6. 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

  27. 外部条件分析 关于经济转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问题 经济形势转好的关键在于经济转型。从深层次看,最能体现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是发展方式是否合理,经济结构是否协调,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28. 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 和问题相互交织 投资增长过快 信贷投放过多 内部失衡 外贸顺差过大

  29. 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 和问题相互交织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 贡献率偏低 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科技研发投入偏低 结构不合理 增长方式粗放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尚未真正确立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盲目重复建设

  30. 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主要依靠 投资、出口拉动 消费、投资、出口 协调拉动 三大转变 主要依靠 第二产业带动 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协同带动 主要依靠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31. 关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 机遇和挑战问题 • 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 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 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 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 • 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32. 四、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33.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预计我国GDP会在8.8%到9.4%之间,最后可能在9.1%。

  34. 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出口有望进一步好转 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35.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36. 通胀问题 房地产问题 结构调整问题(重点讲解) 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37. 调整经济结构

  3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我国已经进入到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39.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主要做什么 经济结构调整 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

  40.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经济结构 大结构:宏观经济结构 中结构:产业结构 小结构:产品结构

  41.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

  42.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调整产业结构

  43.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调整产品结构 下决心淘汰部分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4.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的 路径和方向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45.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经济学认为 保效率 要素分配 一次分配 保公平 财富分配 二次分配

  46.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收入分配领域 两类结构性问题 宏观 两个“比重偏低” 微观 两个“收入差距扩大”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居民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农村地区农民 收入差距扩大

  47.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社会结构的“二元” 地区差异 加大 二元结构 城乡差异 加大 地区发展的“二元” 贫富差异 加大

  48.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是经济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转折关口。经济增长由主要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驱动,转向依靠生产率提高来驱动。

  49.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一是统筹城乡就业 二是改革户籍管理 三是建立农村社保

  50.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解决温饱的阶段,“三农”问题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解决;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以统筹城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城乡生产要素重组的新思路破解这个难题。 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将拉动众多产业加速发展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