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k likes | 1.52k Views
教育技术远程培训教程介绍 (教学人员 . 初级). 主讲: 柯 菁 福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研修部 E-mail:Kejing108@tom.com.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的目的、意义及内涵. 2004 年 12 月 25 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 《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 ,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E N D
教育技术远程培训教程介绍(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远程培训教程介绍(教学人员.初级) 主讲: 柯 菁 福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研修部 E-mail:Kejing108@tom.com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
培训性质和对象 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 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
培训方式 三种 学习方式 • 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师生互动。 • 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践、案例观摩和体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 四个 关键点 五个 学习环节 • 经验唤醒、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反思提高
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3:选择教学用的媒体 教学目标分析 模块4:理解和熟悉信息化资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模块5:信息化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 模块6:信息化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模块7:形成教学设计成果 教学评价设计 模块8: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各模块和教学设计环节之间的关系
模块1 准备培训 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3 选择教学用媒体 活动1 了解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模块4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一) 活动2 掌握教学设计步骤 模块5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二) 活动3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6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三) 活动4 分析并改进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 活动5 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8 完成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 模块9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模块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 由模块和活动组成基本框架
期望成果 各种评价工具、学习记录、心得及反思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的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一 培训前准备 学习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观摩案例和交流讨论: 1、了解本课程的栏目、培训方式; 2、知道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依据。
内容概要 活动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 活动说明 理论导学 总结 提示卡 模块组成栏目
知识要点 教育技术的本质: 运用技术(物化技术、智能技术)手段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理论和实践。
知识要点 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无形技术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组织在一起,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两个交流讨论 1、新课改的理念和实践 2、围绕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
策划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选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选题的依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营造数字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丰富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 实现以 “启发、诱导、点拨”和“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项作业 在模块1活动3 策划选题处下载“选题 计划”模版,参照作业样例填写并提交作业 “模块1 提交个人选题计划表 选题计划案例
模块二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出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后续媒体选择、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教学视频、观摩案例和参与讨论等学习方式: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作用; 2、知道三类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特点; 3、知道学习目标阐述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策略选择的依据和原则、情境设计的作用和方法等一般教学设计方法和相关理论。 4、能用以上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实践
知识要点 教学设计概念: 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三类不同的教学设计 1、传统教学设计 2、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3、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面向老师的教)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 (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传统教学 • 以教师为中心,面向教师“教” • 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 • 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打基础是有利的 • 重“教”轻“学” • 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的学)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的学) (1)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 (2)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 (教学资源), 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 (4)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 •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学” •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对创新精神培养大有好处 •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4)学习情境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注意: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4)和在环节(5)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
——主导-主体 以 学 为 主 以 教 为 主 • 结合上传统和建构主义的优点,取长补短 “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双主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和技能 学科观念 能 知 科 学 基础学力 方法和过程 学科方法 目标分析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表述 新 课 程 三 维 目 标
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自己去吧》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自、己、东、西”四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三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自己去吧》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 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自己去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注意事项2: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 • 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
错误例子: “给出特定的词句,让学生说一段话,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借助网络课件,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
注意事项3: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 教学/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学习的策略 • 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短语表达教学目标
错误例子: • 在知识目标的描述上 用“学习…….”,“掌握……”等行为术语描述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新单词moon,star,sun,earth……, 扩大学生词汇量,为自主学习和阅读奠定基础”; • 在技能的描述方面,常常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灵活运用……” 等术语描述具体的技能目标,如:“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 • 在情感目标的描述上,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等。
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背诵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注意事项4: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 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① 记忆 ② 理解 ③ 简单应用 ④ 综合应用 ⑤ 创见 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层次 ①模仿 ②理解 ③协调 ④ 熟练 ⑤创新 行为动词选择表 情感领域学习水平分类 ①接受 ②思考 ③兴趣 ④热爱 ⑤品格形成
注意事项5:要说明达到目标的条件 • 说明了上述目标中的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也应以这个条件来衡量。 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因素: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在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在30秒内完成10个仰卧起坐。”-----规定了完成仰卧起坐的具体时间; “查字典,翻译下面的英语短文。”-----考虑了信息方面的因素。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对象——A(audience),教学对象(学习者)学习主体; 行为——B(behaviour),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条件——C(condition),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标准——D(degree),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为了简便,我们把使用上述基本要素编写的教学目标,称为ABCD模式。
例子: 对象 谁 四年级学生 行为 做什么 使用 条件 在什么条件下做 自己的邮箱 程度 做得如何 收、发邮件 学生能够在1分钟之内输入60个汉字,错误率不超过2%。 A C B D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鸟纲的主要特征。 C A D B
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1、重要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的特征都会影响学习,只有通过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才能设计出适合学习者特征的教学设计方案
2、学习者主要特征 知识基础 认知能力 智力因素 学 习 者 特 征 认知结构变量 兴趣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信息素养 认知心理特点 学习习惯 注意特征等 情感 + 非智力因素 动机 意志 性格
认知结构: 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奥苏贝尔 可利用性 能够促进 有意义学习 的发生 正向 可分辨性 认知结构变量: 稳固性
学习者特征分析案例: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 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