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64 Views
精品课程 Organic Chemistry. 第三章 烯 烃 (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有机化学教研室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3.1 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烯烃 :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C=C) 的烃 , 为不饱和烃。 通式 :C n H 2n 官能团 : -C = C- 不饱和度 (UN)=1+nC - (nH - nN) / 2. 一 . 烯烃的结构 : 1. 双键碳原子及其上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碳原子杂化示意图. 乙烯分之中的 C - C 键. 2.sp 2 杂化 :
E N D
精品课程 Organic Chemistry 第三章 烯 烃(1) 云南大学 Yunnan University 有机化学教研室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 烯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C=C)的烃,为不饱和烃。 • 通式:CnH2n官能团: -C = C- • 不饱和度(UN)=1+nC -(nH -nN) / 2 • 一. 烯烃的结构: • 1. 双键碳原子及其上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碳原子杂化示意图 乙烯分之中的C-C 键
2.sp2杂化: • 如:2HC=CH2,其中C原子为sp2杂化: • 价键法: 形成了5个键. 分子轨道理论: 键比键能量低26
C-C单键的键长:0.154nm, 键能:345.6 kJ·mol-1 C=C 双键的键长:0.134nm ,键能:610.9kJ·mol-1 (小于单键的两倍) 从键能来看,双键更易断裂,即:反应性质 活泼 键角 120 0
乙烯分之 键示意图 π键具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烯烃的化学性质: (1) π键没有轴对称,因此以双键相连的两个原子之间不能再以C-C σ键为轴自由旋转, 如果吸收一定能量,克服P轨道的结合力,才能围绕碳碳σ旋转,结果使π键被破坏。
(2) π键由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而成,重叠程度比一般σ键小,键能小,容易发生反应。 (3) π键电子云不是集中在两个原子核之间,而是分布在上下两侧,原子核对π电子的束缚力较小,因此π电子有较大的流动性,在外界试剂电场的诱导下,电子云易变形,导致π键被破坏而发生化学反应。 这样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就有可能产生顺反异构(即几何异构)
§3.2 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3.2.1 同分异构现象 烯烃的异构: 碳架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 几何异构(顺反异构)
例如: 3,3-二甲基-1-丁烯 3-丙基-1-己烯
官能团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官能团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 • 而产生的异构。例如: 1-丁烯 2-丁烯 立体异构:结构相同(碳架),分子中原子或基团 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顺反异构:立体异构的一种,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也称为几何异构。(以后还会讲到另一种情况,环状化合物)顺反异构:立体异构的一种,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也称为几何异构。(以后还会讲到另一种情况,环状化合物) 例如: 顺-2-氯-2-丁烯 反-2-氯-2-丁烯
顺式异构体: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在双键同一侧 的为顺式异构体。 反式异构体: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分别在双键两 侧的为反式异构体。 顺反异构体产生的条件: ⑴ 分子不能自由旋转(否则将变成另外一种分 子); ⑵ 双键上同一碳上不连有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顺反异构:立体异构的一种,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也称为几何异构。(以后还会讲到另一种情况,环状化合物)顺反异构:立体异构的一种,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也称为几何异构。(以后还会讲到另一种情况,环状化合物) 例如: 顺-2-氯-2-丁烯 反-2-氯-2-丁烯
构 象:由于单键可以自由旋转,使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产生不同的排列。 构 型: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这种排列的相互转化必须通过键的断裂和生成。构型不同可导致立体异构 立体异构:结构相同(碳架),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不同。 顺反异构:立体异构的一种,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引起的,也称为几何异构。(以后还会讲到另一种情况,环状化合物) 构型和构象概念
3.2.1 命名 1. 普通命名法:基本原则同烷烃一样。只要把名称中的“烷”改为“烯”即可。 2. 系统命名法:同烷烃类似。 • ⑴ 选主链:选含有双键的碳链作为主链; • ⑵ 编号: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 ⑶ 书写:把双键中碳原子位号较小的编号写在名称“烯”的前面。 • ⑷ “顺/反”词头加于异构体全名的最前面
顺-2,3-二甲基-1,4-二氯-2-戊烯 反-1-氯-1-溴-2-丁烯 但是,如果双键上四个取代基均不相同时,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例如:
对复杂烯烃的几何异构,应用 Z、E命名法: 按照次序规则,两个双键碳上次序较大的原子或基团在同一侧的称为 Z型; 按照次序规则,两个双键碳上次序较大的原子或基团在两侧(相反方向)的称为E型。 Z:德文,Zusammen,在一起之意; E:德文,Entgegen,相反之意
例如 Z-2,3-二甲基-1,4-二氯-2-戊烯 E-1-氯-1-溴-2-丁烯 Z-2-氯-2-丁烯 E-2-氯-2-丁烯
Z、E命名法一般与顺反命名法相一致,比如上面几个例子。但也有不一致的。Z、E命名法一般与顺反命名法相一致,比如上面几个例子。但也有不一致的。 例如: 如按顺反命名应该为:顺-3-甲基-2-戊烯 按Z、E命名法应该为:E-3-甲基-2-戊烯
如果分子中有两个以上双键时,并且双键的每一个碳上均有不同的两个原子或基团,这种情况在命名时,每一个双键都要进行顺反或Z、E说明。如果分子中有两个以上双键时,并且双键的每一个碳上均有不同的两个原子或基团,这种情况在命名时,每一个双键都要进行顺反或Z、E说明。 例如: (2E,4E)-2,4-己二烯
Propanyl group Allyl group Vinyl group Methylene Ethylene Isopropylene p.52
3.3 烯烃的物理性质 P 53 表3.1 • 同烷烃相似: • C2-C4为气体,高级烯烃为固体; • 熔点、沸点和比重随 分子量的增大而上升,比重 < 1 • 不易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有机溶剂中。 • 烯烃的偶极矩 > 烷烃:一般—顺式 > 方式 原因:杂化轨道中S成分高,吸引电子能力强; 烯烃为SP2杂化(33%S),烷烃为: SP3(25%S) 所以: Csp3—Csp2键电子云分布不均匀, 由Csp3指向 Csp2键
3.4 烯烃的反应 • C=C 的π-电子裸露于外,可提供e,具碱性 容易受到缺电子试剂:酸 E+(亲电试剂)的进攻; • 容易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两个新的σ键,得到饱和烃——烷烃。
3.4.1 烯烃的加成反应 • 催化加氢: 在催化剂 Ni、Pt、Pd等催化剂作用下,烯烃可以与氢进行加成反应。 • 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为顺式加成,得顺式加成产物,发热(新键生成);无催化剂不进行,表明活化能高。
例:顺式加成: 如果存在空间效应,则H的加成从位阻小的方向进行
2 加卤素 • 特点:反应分步进行 • 第一步:亲电试剂加成 • 第二步:负离子试剂反式加成;最终得到反式加成产物。得到邻二卤代烷烃 • 体系中的其它负离子也可得到相应的产物(副产物),数量由活化能及负离子的量来确定。
主要是与氯和溴的反应。氟反应太剧烈,容易发生分解反应,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反应。得到邻二卤代烷烃主要是与氯和溴的反应。氟反应太剧烈,容易发生分解反应,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反应。得到邻二卤代烷烃 Br2的加成反应一般用CCl4作为溶剂,出现的现象为溴的颜色褪去。 此反应反应速度快,现象非常明显,因此 常用于: 双键的鉴别。
1)X2的活性: Cl2 > Br2 > I2 (F2过于猛烈) Br2/CCl4溶液常用于烯烃的检验. 溴的颜色褪去(红棕色消失):阳性反应
2)对反应机理的研究: • 把乙烯和溴分别与水、氯化钠溶液、甲醇混合在一起发现有如下反应:
根据以上的事实给出如下的解释:反应分两步进行 : ① 亲电试剂 Br+形成环正离子过度态:(慢) ②亲核试剂Br-反式加成(快)得到产物(反式):
Br-从背面进攻,从而得到加成产物。对于上述反应的立体分析如下:Br-从背面进攻,从而得到加成产物。对于上述反应的立体分析如下: 从分析可知得到同一产物。同样OH-、Cl-也可从背面进攻得到相应的产物。 上述反应历程即为亲电加成反应
立体选择性--反式加成: • ( C+活性中间体生成了更稳定的环卤鎓离子 )
以上反应是由亲电试剂(溴正离子)进攻烯烃C引起的,叫做离子型的亲电加成反应以上反应是由亲电试剂(溴正离子)进攻烯烃C引起的,叫做离子型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C=C上电荷密度高,反应速度快: 各种烯烃加Br2相对反应速度(V) 即烯烃C=C上的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时,可使溴鎓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提高,加成反应有利,速度加快;反之,中间体不稳定,速度减慢。
当烯烃C=C上的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时,正电荷更集中,亲电加成反应不利,速度减低。当烯烃C=C上的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时,正电荷更集中,亲电加成反应不利,速度减低。 相反,可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如当取代基 G=-HC=O,-CO-R,-CN,-NO2等吸电子基团时: Nu := 亲核试剂, E+ = 亲电试剂
诱导效应:分子中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作用(影响)而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沿着化学键(键 or 键)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 表示:I -I: 吸电子诱导效应 +I: 推电子(或供电子)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大小与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并随着取代基的距离不断增加而快速减弱:一般相隔3个 键 ,作用几乎为 0 取代基诱导效应大小顺序如下: 一般: R取代基(烃基),为提供电子的 +I
诱导效应:分子中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作用(影响)而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沿着化学键(键 or 键)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 表示:I -I: 吸电子诱导效应 +I: 推电子(或供电子)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的大小与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有关,并随着取代基的距离不断增加而快速减弱:一般相隔3个 键 ,作用几乎为 0
第三章 练习1(p71)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