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1.26k Views
醛. 酮. 甲醛. 羰基. – CHO. 醛基. 酮基. 第十一章 醛酮. §11.1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甲醛 分子的结构. 一、结构. 极性 不饱和键. 羰基的碳 sp 2 杂化. 二、分类. 脂肪醛和酮、芳香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不 饱和醛和 酮 一元醛和酮、二元醛和酮 单酮、混酮. 三、 命名. 1 、 普通命名法. 醛:“烃基” + 醛. 苯甲醛. 正丁醛. 异戊醛. 酮:以甲酮作母体, “ 甲 ” 字可省略. 甲基乙基 ( 甲 ) 酮 甲乙酮. 二苯(甲)酮. 2 、 系统命名法.
E N D
醛 酮 甲醛 羰基 –CHO 醛基 酮基 第十一章 醛酮 §11.1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甲醛分子的结构 一、结构 极性不饱和键 羰基的碳 sp2杂化
二、分类 • 脂肪醛和酮、芳香醛和酮 • 饱和醛和酮、不饱和醛和酮 • 一元醛和酮、二元醛和酮 • 单酮、混酮
三、命名 1、 普通命名法 醛:“烃基” + 醛 苯甲醛 正丁醛 异戊醛 酮:以甲酮作母体,“甲”字可省略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二苯(甲)酮
2、 系统命名法 •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 从醛基或靠近羰基一端编号。醛基的位次 • 为1,可不标,酮中的羰基位次要标明。 4–甲基–3–己酮 5–甲基–3–乙基辛醛
芳香族的醛和酮,把芳基看成 • 取代基。 苯甲醛 1–苯基–1–丙酮 2-苯基丙醛
脂环族醛和酮的命名: • 羰基在环内的——环某酮 • 羰基在环外的——环作为取代基。 3–甲基环己基甲醛 4–甲基环己酮 1-环己基-2-丙酮
§11.2 物理性质 1. b.p.醇﹥醛、酮﹥烃、醚 n-C4H9OH CH3CH2CH2CHO CH3CH2OCH2CH3 118 ℃ 76 ℃ 38℃ 2. 溶解度 低级醛酮溶于水 甲醛、乙醛、丙酮与水混溶
§11.3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醛和酮的反应部位: 亲核加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α-氢的反应
一、 羰基上的亲核加成 亲核试剂:HCN、 NaHSO3、ROH、 H2O、有机金属化合物、 NH2Y
反应特点: • 碱催化反应 • C―C键形成 • ―CN的引入:―CN ―COOH, ―NH2 1. 与氢氰酸的加成 醛、酮与HCN作用,生成α–羟基腈 (1) 反应机理:
(2) 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 (a) 烃基的电子效应 烷基的给电效应降低羰基碳 的电正性,使反应活性降低; 取代基的吸电效应增加羰基 碳的电正性,提高反应活性。 R: –H < –CH3 < –C(CH3)3 空间效应依次增大, 慢 快 (b) 烃基的空间效应 反应速度越来越慢
Nu: Nu: 丙酮 乙醛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烷基的空间效应
醛>酮 脂肪醛>芳香醛 脂肪酮>芳香酮 例外 <
(3)反应范围 脂肪族的甲基酮 所有的醛 少于8个碳的环状的酮 × √ √ √ ×
亲核原子 反应范围: • 所有的醛、脂肪族甲基酮和 8 个C以下 • 的环酮均能发生该反应 • 应用: • α–羟基磺酸钠在饱和的NaHSO3溶液中 • 为结晶。由此可用于鉴定和分离可反应 • 的醛酮 2. 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加成 α–羟基磺酸钠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产品经稀酸或稀碱处理, 可除去 NaHSO3。由此可用于醛、脂肪族甲基 酮和8个C以下环酮的分离、提纯 胡椒醛的提纯:
3. 与醇加成 缩醛 半缩醛 苯甲醛缩 二乙醇(60%)
(1) 形成机理 半缩醛(酮) 缩醛(酮)
(2) 特点及应用 缩醛(酮)对碱、氧化剂稳定,但在稀酸中 易水解,生成原来的醛酮和醇,所以反应需 在无水的氯化氢或无水的强酸催化下进行。 半缩醛不稳定,但环状的半缩醛比较稳定:
缩醛或缩酮的生成可用于保护羰基: 例1 例2
[RCH(OH)2] K = [RCHO] [H2O] K水合22000 41 1.8 × 10–2 4.1 × 10–3 2.5 × 10–5 反应活依次性降低 4. 与水加成 同碳二醇 水合物
5. 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加成 有机锂试剂 炔钠 Grignard试剂 加成 水解
应用:合成醇 例1
例2 例3 例4
二叔丁基酮 三叔丁基甲醇 例
6. 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1) 反应机理:
羟胺 肟 氨基脲 缩氨基脲 肼 腙 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腙 应用:醛酮的鉴别 2,4–二硝基苯肼(羰基试剂)
(I) (II) pKa pKa 甲烷 49 乙烷 50 乙醛 17 丙酮 20 二、 α–H的反应 1. α–H的酸性 共轭碱
2、 卤化反应 α–卤代 醛或酮 α–氢原子 酸或碱的催化 卤代 碱催化 (1)反应机理:
酸催化: (2)卤仿反应 甲基酮和具有 结构的化合物 X2 + NaOH α,α,α–三卤代物
α,α,α–三卤代醛、酮在OH―溶液中不稳定, 分解为羧酸盐、三卤甲烷(卤仿): I2 + NaOH CHI3黄色结晶 用于鉴定 结构的化合物
例:下列化合物哪些可以发生卤仿反应 × √ √ × √ √ × × 例:鉴别
卤仿反应还用于制备某些羧酸: 3.羟醛缩合 (1) 醛自身缩合 两分子醛 稀碱或稀酸 缩合 生成 β–羟基醛 3–羟基丁醛
反应机理: 第一步:碱夺取α–氢,生成烯醇负离子 第二步:烯醇负离子对羰基的亲核加成 第三步:烷氧负离子从水中夺取质子,生成 β–羟基醛
反应特点: • 生成新的C―C单键,同时引入两个官能团 除乙醛外, 均生成 α–碳原子上带有支链 的化合物: 2–乙基–3–羟基己醛 • 加成产物在微热或酸催化下,发生分子内 • 脱水, 生成α,β–不饱和醛: 2–乙基–2–己烯醛 2–乙基–1–己醇
(2)交叉的羟醛缩合 不含α–H的醛与含α–H的醛反应: (3)酮的缩合反应 4–甲基–4-羟基–2–戊酮
(4)分子内的羟醛缩合反应: 1,6–环癸二酮 二环[5.3.0]癸–1–烯–2–酮 (96%) (5)在合成上的应用 合成β–羟基醛(酮)及α,β–不饱和醛(酮)
三、 氧化反应 1. 醛的氧化 醛氢的活泼性 醛与酮的差别 弱氧化剂 反应特点: 所有的醛都反应,不氧化双键或三键 (1) Tollens 试剂(氢氧化银的氨溶液) (2) Fehling 试剂: CuSO4和 酒石酸钾钠 碱溶液 特点:脂肪醛反应
2.酮的氧化 酮被强氧化剂氧化变成小分子化合物,不能应用 例:鉴别、结构推导 例:合成
四、 还原反应 [H] 醛 酮 醇或烃 1.还原成醇 (1) 催化加氢 特点:不饱和键都被还原
NaBH4 LiAlH4 氢化铝锂 硼氢化钠 (2) 用金属氢化物还原 (a) NaBH4只还原醛和酮的羰基 反应可在醇或醇/水溶剂中进行
溶剂:H2O, ROH (b) LiAlH4还原所有的羰基 反应在绝对无水条件下进行
反应机理: NaBH4和LiAlH4不能还原孤立的 , 但对α,β–不饱和醛(酮)还原产物复杂
(3) Meerwein–Ponndorf(麦尔外因-彭多夫) 异丙醇铝-异丙醇 醇 反应特点: 高度选择性,对双键、三键等官能团 都不发生作用。 例:合成
黄鸣龙改进: 肼的水溶液 高沸点水溶性的溶剂 —— 二甘醇、三甘醇,不适用于共轭双键 2. 还原成亚甲基 (1) Wolff–Kishner 还原 碱性条件 高温 高压 肼
(2) 克莱门森还原 还原剂:Zn-Hg/HCl 特点:酸性条件、还原醛酮的羰基 还原与醛酮共轭的双键 (3) 硫代缩醛、酮还原法 特点:还原醛酮的羰基 对共轭双键及孤立双键都没影响
3. 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 浓碱 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不含α–氢的醛 醛:HCHO, R3C―CHO, Ar―CHO
反应机理 交错的Cannizzaro 反应: 季戊四醇 两次亲核加成
醛和酮与 叶立德(ylide)作用, 生成 烯烃和三苯基氧 : Wittig 试剂: 叶立德 内 盐 五、其它反应 1.与 Wittig 试剂加成 三苯基氧化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