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刘 坚 ncctlj@sina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刘 坚 ncctlj@sina.com. 新课程十年回顾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 1996-1998 年)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阶段( 1999-2001 年 7 月)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 案形成阶段( 2001 年 7 月 — 2004 年)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新课程实验阶段( 2004 年 7 月 —— 2006 年)

tai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刘 坚 ncctlj@sin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刘 坚 ncctlj@sina.com

  2. 新课程十年回顾 •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 •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阶段(1999-2001年7月) •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 案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4年) •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新课程实验阶段(2004年7月——2006年) • 第五阶段:???!!! 阶段(2007年——)

  3. 在全国范围内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重 要的发展历程—— • 激动、兴奋; • 困惑、苦恼; • 论争、反思; • 理性、行动。

  4. “关于素质教育的调研报告” 这次调研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形成了14份调研报告和 60 余份分报告,涉及对全国400多名地市县教育局长的专题调查和 委托国家统计局 对 7 万多名学生、教师、校长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展开大讨论。

  5. 对五年多来新课程实践的评价 “这次课程改革既注意继承我国的教育传统,又合理吸收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发掘青少年的兴趣和潜能,保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得到发展。”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具有本质意义的变化,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具有本质意义的变化,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改变。”

  7. [案例1] 本项目对国内部分14—15岁中学生数学 学习状况做了两项调研:试题测试和问 卷调查。并对调研结果作了多方面的比 较性研究。 该项目成果在美国NCTM年会(2007)上 做了90分钟的小组报告。

  8. 项目组主要成员 Dr. Zhonghe Wu, National University Dr. Shuhua An,Long Beach,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Dr. Gerald Kulm, Texas A&M University

  9. 资料:中美学生在四类任务上的表现 (Cai, 2000,2001)

  10. [案例2]香港大学资助局项目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透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与问题2005~2008[案例2]香港大学资助局项目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透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与问题2005~2008

  11. 倪玉菁 香港中文大学 李 琼 北京师范大学 蔡金法 美国德拉华大学 侯杰泰 香港中文大学

  12. 要回答的问题 • 新课程是提高还是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理解与计算能力? • 新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及应用意识? • 新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良好的数学素养? • 新课程是否缩小了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促进了学生发展的平等性?

  13. 回顾并重温课程改革六大目标,我们的心情依然沉重:回顾并重温课程改革六大目标,我们的心情依然沉重: • 面对具体的课程标准、面对各版本教材、面对一节节课堂、面对一天天的作业、面对一份份的试卷,人们最为关注的仍然是知识掌握得多与少,技能训练得快与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然处于边缘状态;

  14. 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师、学生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更不要说综合实践活动、技术、体育、艺术等课程实际上仍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询问你周围任何一位中学生,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用在做语、数、外等练习上,不是吗?学校开设的课程,教师、学生看重的依然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更不要说综合实践活动、技术、体育、艺术等课程实际上仍然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询问你周围任何一位中学生,他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用在做语、数、外等练习上,不是吗?

  15.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遏制,但是老师们追求高、深、难的情结依然十分普遍,安心于遵循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安心于达到基本要求的人仍然是少数,甚至会背负着“不负责任”的压力;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有所遏制,但是老师们追求高、深、难的情结依然十分普遍,安心于遵循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安心于达到基本要求的人仍然是少数,甚至会背负着“不负责任”的压力;

  16.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确有改进,但是,能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实践体验与交流合作的课堂却也并非随处可见,尤其是无人观摩、无人听课的那90%以上的“日常课”,“自主合作探究”可能烟消云散;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确有改进,但是,能够经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实践体验与交流合作的课堂却也并非随处可见,尤其是无人观摩、无人听课的那90%以上的“日常课”,“自主合作探究”可能烟消云散;

  17. 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的理念被大家普遍接受,然而“成长记录”一阵风过后,在多少学校留下了印记,是成为了历史,还是成为永恒?由地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统考、统测,试题中有多少成分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结果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普遍消失了吗?还是相反?!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的理念被大家普遍接受,然而“成长记录”一阵风过后,在多少学校留下了印记,是成为了历史,还是成为永恒?由地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组织的统考、统测,试题中有多少成分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结果按学校、班级、学生排名的状况普遍消失了吗?还是相反?!

  18. 三级课程管理给地方、学校带来了活力,但是有多少学校、有多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起了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机制吗?有了较强的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能力吗?我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课程处有500多位专门从事课程编制、管理、研发的人员,内地哪一级组织有一批专职的人员?全内地专门从事课程发展的专职人员有几位?面对2亿3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尽到责任了吗?三级课程管理给地方、学校带来了活力,但是有多少学校、有多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起了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机制吗?有了较强的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能力吗?我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课程处有500多位专门从事课程编制、管理、研发的人员,内地哪一级组织有一批专职的人员?全内地专门从事课程发展的专职人员有几位?面对2亿3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尽到责任了吗?

  19. 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课程的工作重心总体上依然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而不是认为新课程走过了头需要“拨乱反正”,即使在教学上有假合作假探究形式主义的现象存在,也不是“自主合作探究”错了,而是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和专业支持的力度,更好地引导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从事有价值的探究,实现高质量的教育。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新课程的工作重心总体上依然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而不是认为新课程走过了头需要“拨乱反正”,即使在教学上有假合作假探究形式主义的现象存在,也不是“自主合作探究”错了,而是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和专业支持的力度,更好地引导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合作、从事有价值的探究,实现高质量的教育。

  20. 新课程十年回顾 • 第一阶段: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1998年) • 第二阶段: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验准备 阶段(1999-2001年7月) • 第三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实验与高中新课程方 案形成阶段(2001年7月—2004年) • 第四阶段:义务教育课程反思、全面推广与高中 新课程实验阶段(2004年7月——2006年) • 第五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常态化实施 阶段(2007年——)

  21. 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 • 成长记录 • 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 • 综合素质评定 • 高考改革

  22. 什么是成长记录 • 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 • 如何通过成长记录促进学生发展 • 建立成长记录应注意哪些问题

  23. 学业评价的内涵 • 如何做好基于模块的学分认定 • 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

  24. 综合素质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 如何形成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是依据客观的证据还是凭借主观的人? • 如何获得充分、真实可信的证据? • 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主体,如何处理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

  25.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怎样呈现? • 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如何使用? • 如何确保评定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26. 高考改革与新课程 • 命题:与课程标准?内容的选择性? • 招生:学业水平考试 有选择的选拔性考试 综合素质评定 高校自主招生

  27. 小组讨论 (2:00-3:00) 要求 (1)每组选择一个专题 (2)组内成员逐一分享: 一点尝试与成效,一点困惑与建议 分享

  28. 一、如何做好成长记录

  29. 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成长记录,记录什么?

  30. 自己选择的最能反映学习进步和成长经历的重要资料或作品;自己选择的最能反映学习进步和成长经历的重要资料或作品; • 对作品的说明及选择该作品的理由; • 教师和家长对这些作品的评价; • 自我评价: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并 描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

  31. 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建立 • 不断筛选、不断提炼,逐步成为体现高中三年学习生涯的“标志性成果” • 交流与展示:教育、可信度 • 促进评价与教育教学一体化

  32. 二、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

  33. 两个层次: 模 块 毕业水平 两种方式:过程性评价 终结测验 实施主体: 教 师 学 生

  34. 关于模块学习评价(建议) 出勤记录 模块学习过程评价 学习表现评价 作业评价 模块学习评价 模块学习终结性测试

  35. 关于学业水平考试

  36. 三、关于综合素质评定

  37.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作用 • 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有利于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的人才; • 有利于高中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实现高质量教育; •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 有助于建立诚信文化,促进制度创新; • ……

  38.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教育部《通知》提出六个方面: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交流与合作 学习能力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39. 2、如何形成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 • 以主观评价为主 • 以客观评价为主:过程性证据 标志性成果 • 侧重现场测试 • 应用“综合素质评定量表” 建议:基于客观证据和评价者观察基础上的主观 评价

  40. 3、如何获得充分、真实可信的 证据?

  41. 哪些资料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证据? 日常观察与记录 平时学生成绩 证书、作品 成长记录的典型材料 表现性作业 现场测试 社团类活动表现 特长及标志性成果

  42. 案例1: 关于学习能力 • 在校三年模块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 • 一份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记录; • 一份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 一份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反思笔记; • 校级与校级以上获奖记录或证据。 • 课程选修、出勤、活动记录以及累计学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