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57 Views
做 “ 站在学生背后的老师 ” 李秋颖 lqy1688@sina.com 2013 年 9 月 11 日. 对教师的研究. Morsh, J.E & Wilder, E.W Barr, A.S & Jones, R.E 结论: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比较低的相关。 教师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师能够有 效地工作,教师必须具备一定限度的智力水平。 智力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以后,它不再起显著作 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更大的决定 作用。. 教师的心理品质. 皮革马利翁效应
E N D
做 “站在学生背后的老师” 李秋颖 lqy1688@sina.com 2013年9月11日
对教师的研究 • Morsh, J.E & Wilder, E.W Barr, A.S & Jones, R.E 结论: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智力有比较低的相关。 教师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了使教师能够有 效地工作,教师必须具备一定限度的智力水平。 智力超过某一关键水平以后,它不再起显著作 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更大的决定 作用。
教师的心理品质 • 皮革马利翁效应 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Rosenthal, R. & Jacobson. L.) 启示: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罗杰斯(1963)提出“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其培养心理气氛的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真诚、尊重、以及移情性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 反对“生源论” 案例:海头中学
教师的心理品质 学生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Solomon,D. 1964) 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负相关。 (Hiller, J.H 1971) 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的等级有显著相关。 (Knoell, D. M 1953) 当老师热情鼓励的时候,学生更富有创造力。 (Sears, D. 1963)
专家和新手区别:经验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理念。专家和新手区别:经验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理念。 • 学习理念的转变不能停留在口头 • 外显理念-所倡导的 • 内隐理念-所采用的 • 学生观、教师观
学习理论的发展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学习材料的意义是由学习者 发现还是由他人告知 布鲁纳: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学习过程:学生自己思考探究 内在动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信息提取: 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提取。学生亲自 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 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学习理论的发展 奥苏伯尔:“同化” 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学习者是否理解学习的材料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教学理论的话,那就是要知 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学生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 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 (动机,兴趣等)
学习理论的发展 • 20世纪末,建构主义对教学、学习以及学校课程的影响与日俱增,共识如下: (1)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理解 (2)新的学习依靠现有的知识基础 (3)社会性互动可以促进学习 学习中的合作 (4)意义学习发生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中 学用一致 (5)运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站在学生的背后” • “支架”: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给他们提供一定认知难度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新的经验。
学生观、教师观 • 学生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特别是高层次思维参与。避免“旁观者学习” • 教师是一个“支架”,创设理想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问题情境 学习资源 教学支架 交往形式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 教学能传递的是信息,不能传递的是知识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无法直接传递的。体验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 让学生在真实或者类似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决问题,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构意义。这些真实的情境或问题被称为“锚”。 • 环节: 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提供情境。 抛锚:选择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 主动学习: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搭 建 手架。(许亚慧的学案) 协作学习:学生讨论与交流,深入探索多种可能解答。 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老师讲授为主 自学 大量的书面练习 其他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现实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 采用率 教师讲授 95% 学生阅读 80% 视听并用 70% 老师演示 65% 学生讨论 45% 学生实践 20% 学生教别人 5%
观察数据(四星级视导) • 视导听课共312节,学生平均自主学习时间13.5分钟。 结论: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课堂教学目标落实不理想 当堂测试198节,平均得分 79.1分,最高 87分,最低 72分。
自主学习和随堂测试的相关性 • 抽取既做随堂测试,又做了时间记录的课堂。(数学学科) • 自主学习时间在10分钟以下的5节。随堂测试平均分78分。 • 自主学习时间在15-20分钟的6节。随堂测试平均分83分。 • 某学科三节课,分别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约5分钟、10分钟、25分钟,当堂测试分数分别为68分、77分、84分。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1、对学情“心中无数” 不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的困惑 不知道学生上节课掌握情况 不知道在哪里“指点迷津” 只有预设,没有生成 了解学情需要能力,更需要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2、基于“教了=学会”的假设进行教学 对学生当堂掌握情况不了解 把”个别学生会”当成“大家都会了” Fly with the fastest. 样本学生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3、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就成绩抓成绩 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习惯
课堂教学改革:怎样改? 很复杂也很简单: “站在学生背后的教师” 洋思、杜郎口、新绛为什么看上去不行但效果很好?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做学教”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 三大铁律:以学定教 温故知新 精讲多练 • 九字方针:自己做 一起学 教别人 • 许亚慧老师的教学实践 实绩: 学会 会学 乐学
一、备课、上课与作业的一致性 (1)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2)评价设计: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 (检测的内容和手段) (3)教学设计: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学习? (支架: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 (4)教学实施即评价:收集—解释—反馈 (5)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与拓展
以学定教: 设计教学环节前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上课前了解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然后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自己“再加工”。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加入让学生探讨的成分,这样课堂上小组活动才可能开展起来。 学案设计 引导预习 检测预习 • 学案要有启发性,尽可能不要将书本上的例题原题呈现,稍微变变,起到检测预习效果的目的。学案和教材的关系是:学生先自主预习教材中知识探索部分和例题,然后通过完成学案来检测预习效果。 -------许亚慧 (如果有的课需要学生保持内容的新鲜感,那就不需要课前预习)
以学施教: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见解的时间多,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孩子们通过交流已经学会的,课堂上老师不教。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入,教师点拨。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
以学评教: 老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帮助掌握不好的孩子,判断下节课教学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学会、会学、乐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但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案例:许亚慧“几何概型” 课堂观察表 小组的组织(视频) 教学评价 “以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学”
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要过分关注每节课学生做了多少个题目,而是要关注学生讨论的质量,思维的质量。讨论交流是互教、互学的过程(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是基本问题解决和暴露问题的过程,疑难问题在“对话”中才能真正解决。交流互动后的点拨是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指点迷津”过程。 • 有的时候可能一节课就讲了一个题,但从这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能力会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因为这个问题是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的。
学生不积极发言怎么办 学生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分析? 问题是不是有价值? 老师是不是善于鼓励?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个人身上都有太 阳,主要是如何让他发光!——苏格拉底说 一些学生的愚笨十有八九是灌输出来的而不是天生 的——夸美纽斯
学生差异怎么办? 布鲁姆: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向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最佳教学和足够的时间,使绝大多数达到掌握程度。 斯金纳 程序教学 小步骤进行:按照顺序 及时反馈:学生反应后立即告知是否正确。 自定步调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 闸北中学成功教育: “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 “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 南通: 当天作业当天批改完成并且个别面批
学生课后负担会增加吗? 1、没有采用这种模式前,负担轻吗? 2、负担重是这种模式造成的吗? 3、预习也可以放在课上。 4、把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一体化考虑。 5、对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
如果老师肯付出,“一讲到底”也能取得好成绩如果老师肯付出,“一讲到底”也能取得好成绩 这个假设成立:同一个教师,态度不同,结 果不同。 一讲到底违背学习的规律。 知识的学习与听故事、看电影有本质的区别。
校本教研 • 名师都是从岗位上成长起来的 •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职业准备:大学 职业求生:1-3年 职业适应:3年-退休 职业成熟:5年-退休 职业成长:10年-退休 3年+重复劳动
改变对教育研究的看法: 真问题:基于教学现场的真问题 我思故我在 你思让我教
自我反思:我怎么样? • 备课 第一次备课:按个人见解备课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寻找自己和他人的差距)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 课后再备课(寻找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同伴互助:怎么样能更好 • 公开自我的愿望 • 合作的品性 • 随时随地地讨论 • 目标明确 • 复杂任务有分工 • 持续的行为跟进
集体备课: 歌风中学 (1)对研究课的评析 (2)回顾上一周的教学内容,形成错题重组(补偿单) (3)安排本周教学计划,讨论本周用资料并提出修改意见。 (4)下周任务分解。 (5)教师个性化备课
教师: 日常的、细微的行动体现教育追求和敬业精神 • 在上课铃声敲响之前,您务必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别忘了以自己的方式向学生问好。 • 教学是一种仪式,当您走进教室时,请您带着课本、教案、教具,还有,希望您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欣赏进课堂, • 下课铃声敲响之后,如有可能请最好不要马上离开教室,也许有学生需要您的帮助。 • 教师的仪容和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努力做到整洁,大方,庄重,体面;教师的言行应该文明,和蔼与慈爱。 • 我们提倡对学生激励性、期待性的评价,把讥讽、挖苦、轻蔑等变为宽容、惋惜和同情。 摘自肖川:教育的视界